判断小孩是否患流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上,小孩患流感有突发高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及相对较轻呼吸道症状,病程起病急、症状1-2天达高峰,体温3-5天渐复常但其他症状可持续1-2周甚至更久;流行病学方面,需了解接触史及冬春季高发特点;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辅助鉴别,流感病毒检测的抗原检测简便快速但敏感性有限,核酸检测准确可确诊;需与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普通感冒症状轻、全身症状不明显,细菌性肺炎有脓性痰等表现且血常规等有不同。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可高度怀疑流感,最终确诊靠病原学检测,儿童诊断处理要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小孩患流感通常会有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如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等。部分小孩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后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全身肌肉和关节的不适。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流感患儿中约90%以上会出现高热症状,且体温波动较大,服用退热药物后可能短暂下降,但不久又会回升。
2.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也较为常见,如咳嗽、流涕、鼻塞等。咳嗽一般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流涕多为清水样涕。不过,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呼吸道症状不是主要表现,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患儿会出现。有研究表明,约70%的流感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二)病程特点
流感的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起病较急,症状在1~2天内达到高峰。经过合理的处理,体温通常会在3~5天内逐渐恢复正常,但全身乏力、咳嗽等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对机体的影响不仅仅是引起发热,还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修复需要一定时间,以及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功能也需要过程。
二、流行病学方面
(一)接触史
了解小孩是否有流感患者的接触史至关重要。如果在近期接触了流感确诊患者,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节,那么小孩患流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流感流行期间,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小孩感染风险较高。比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如果有同学患流感,其他小孩很容易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而被感染。
(二)流行季节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冬春季高发。在冬春季,气温较低,人群聚集室内的机会增多,有利于流感病毒的传播。所以在冬春季,如果小孩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要高度警惕流感的可能。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南方地区也有类似的季节性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血常规
一般来说,流感患儿的血常规检查会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感染主要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不能仅凭血常规结果确诊流感,但可以帮助与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例如,细菌感染时往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流感患儿血常规多呈现上述特点。
(二)流感病毒检测
1.抗原检测:可以采用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快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出结果,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有限,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的重要依据,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流感病毒的核酸,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流感病毒感染。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基本可以确诊为流感。例如,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疑似流感的患儿,进行核酸检测是常用的确诊手段之一。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面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不明显,呼吸道症状更为突出,如鼻塞、流涕等症状较明显,而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相对较轻。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病程一般为5~7天,可自行缓解。而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发热程度高,病程相对较长。
(二)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也可能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但一般有脓性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影等表现。而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时,也会有相应表现,但流感病毒感染在先,可通过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总之,判断小孩是否得了流感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小孩出现突发高热、全身不适等典型流感表现,且有流感接触史或处于流感流行季节,同时实验室检查支持流感病毒感染,就可以高度怀疑为流感。但最终的确诊需要依靠专业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在考虑小孩健康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小孩的年龄特点,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诊断和处理上需要更加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