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怎么治

来源:民福康

狂躁症可通过药物、物理、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儿童、老年、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碳酸锂常用但个体反应异,rTMS、ECT可作物理治疗选择,CBT、支持性心理治疗属心理治疗,生活方式需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调节,不同特殊人群治疗各有侧重。

一、药物治疗

狂躁症的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有心境稳定剂等。例如碳酸锂是较为常用的心境稳定剂,有大量研究表明其对控制狂躁发作有一定效果,可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等机制发挥作用来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狂躁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但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物理治疗

1.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磁刺激大脑皮层来调节神经功能。有研究显示,rTMS对狂躁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可塑性,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可能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式。

2.电休克治疗(ECT):在某些严重的狂躁症患者中,尤其是出现危及生命的冲动行为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电休克治疗可能会被考虑。不过电休克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后谨慎实施,它是通过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放电,从而改善精神症状,但治疗后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认知方面的影响等需要关注。

三、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狂躁发作的不良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例如,患者可能存在过度乐观、高估自己能力等认知偏差,CBT可以引导患者重新审视这些认知,建立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应对策略。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以适用,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比如对于女性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周期等对情绪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患者,需要帮助其调整工作节奏和方式,避免因压力等因素诱发狂躁发作。

2.支持性心理治疗: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安慰和生活指导等。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如社交、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对于有病史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断根据病史调整治疗重点,比如有既往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注重预防复发相关的心理建设等。

四、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可能会诱发狂躁症发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很重要,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年人也需要规律作息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作息的规律性,以维持内分泌等的稳定,降低狂躁发作风险。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稳定情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儿童可以选择趣味性的运动项目,女性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瑜伽等相对柔和的运动,男性可以选择篮球等球类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宜过度,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等反而诱发情绪问题。

3.饮食调节: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等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诱发狂躁症状。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时需要更加注重食物对胃肠道的影响,选择易消化等合适的食物种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狂躁症患者:儿童狂躁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需要谨慎处理。药物治疗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在心理治疗方面,要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如游戏治疗等,生活方式调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家长要积极配合,为儿童营造稳定、舒适的生活氛围。

2.老年狂躁症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药物治疗需要更加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物理治疗的选择也要谨慎评估,电休克治疗等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评估其身体耐受性。心理治疗要考虑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等,采用温和、耐心的沟通方式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生活方式调整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如缓慢散步等轻度运动。

3.妊娠期和哺乳期狂躁症患者:这是特殊的人群,药物治疗需要极其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非药物干预如心理治疗等可能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因素,同时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等相关检查,确保母婴安全。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狂躁症
狂躁症指的是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主要是指以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狂躁症是精神病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狂躁症是精神病。 首先,狂躁症患者会表现出异常且持久的情绪高涨。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兴奋、充满活力,这种情绪状态与现实情况往往不相符,且持续时间较长。其次,患者的活动水平会显著增加。可能会过度参与各种活动,精力充沛到似乎不知疲倦,甚至会不计后果地投入一些行为中。再者,狂躁症患者的思维也会变得异常活跃。
狂躁症能治愈吗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狂躁症能治愈。 狂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虽然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但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的。首先,药物治疗是关键的一环。合适的药物可以帮助调节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狂躁症状。例如心境稳定剂等药物,能有效控制情绪的过度高涨和不稳定。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
抑郁狂躁症能治好吗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抑郁狂躁症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可以治愈。 临床上,一次双相障碍发作以后,经过系统的治疗,有70%以上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痊愈标准,即精神症状,包括躁狂症状、抑郁症状以及情感不稳定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此时,患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够正常上学、工作和交往,基本上接近正常人。 躁狂抑郁症
狂躁症属于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狂躁症属于精神病的一种。 狂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狂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情感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言语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自我评价过高、夸大妄想等症状。狂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
2岁半宝宝狂躁症症状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2岁半宝宝发生狂躁症时,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过度活跃、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和社交问题等症状。 1.情绪波动 宝宝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极度快乐或兴奋转变为极度悲伤或愤怒。 2.过度活跃 宝宝可能会表现出过度活跃、不安宁、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3.冲动行为 宝宝可能会出现冲动行为,如破坏物品、打人
什么是狂躁症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狂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 狂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主要症状,躁狂发作以极端的兴奋、精力过剩、情绪高涨为特征,这些症状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情绪波动。 狂躁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经历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幻觉、
抑郁狂躁症症的表现
刘建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抑郁狂躁症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其表现可以从躁狂发作症状、抑郁发作症状、混合发作症状等方面分析。 1.躁狂发作症状 躁狂发作时可出现情感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症状。 2.抑郁发作症状 抑郁发作时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快感缺失、自责自罪、自杀观念
狂躁症的治疗方法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狂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详情如下: 1.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也可用于治疗躁狂症。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主要用于治疗躁狂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 2.物理治疗 对于严重自杀、有强烈自伤企图及兴奋躁动患者,电抽搐治疗应列为首选。 3.心理
情绪狂躁症的原因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情绪狂躁症一般指躁狂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躁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2.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躁狂症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 3.心理社会因素 重大负性生活事
狂躁症属于精神病的一种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狂躁症不属于精神病,狂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狂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在临床上常常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外还包括言语动作增多、活动增多、睡眠明显减少等表现。精神病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等表现,和躁狂症有明显区别,属于两
小孩狂躁症的表现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儿童如果患有狂躁症,会有以下临床表现:第一、患儿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兴趣不高成绩落后,容易感到无助,但是有时会出现情绪高涨,并且发病周期较短。第二、儿童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弱并且难以控制,不容易接受挫折。第三、还会伴有学习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酒后狂躁症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酒后狂躁症是由于酒精作用而影响机体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易与他人争吵或者发脾气,甚至打架等行为。另外,在躯体方面,患者易出现异常情况,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者面色潮红、呕吐等症状;同时,患者呼吸、心跳易增快,且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的躯体上表现。
狂躁症是不是精神病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狂躁症属于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通常会表现在情绪会比较亢奋,而且语速增高,说话时语速非常快。同时,做事情动机非常强,通常会同时做几件事情,但是都是属于虎头蛇尾。另外,狂躁症患者会伴随着一些焦虑症状,跟周围人际关系不是特别好,容易出现发怒、暴躁,情绪波动比较大等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