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与眼部自身因素(如色素沉着的年龄、遗传、炎症及血管的静脉瘀滞、血管扩张)、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肝病的肝功能异常等、肾病的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功能不全等)、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姿势不当及饮食营养缺乏、过度饮酒)、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使用可能致黑眼圈)相关。
一、眼部自身因素相关
(一)色素沉着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皮肤下的色素细胞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30岁以后,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眼部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容易沉积,导致黑眼圈出现。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研究发现,40-50岁人群中出现明显黑眼圈的比例高于20-30岁人群。
2.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眼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更容易显现,同时遗传决定了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等,使得部分人从年轻时就可能有较明显的黑眼圈。比如家族中有多人都有黑眼圈表现,那么其后代出现黑眼圈的概率相对较高。
3.眼部炎症:眼部的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睑缘炎等,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更多黑色素,从而导致黑眼圈。例如睑缘炎患者,炎症持续刺激眼部组织,会使眼部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加重,形成黑眼圈。
(二)血管因素
1.静脉血流瘀滞:眼部周围的静脉血管如果出现血流不畅、瘀滞的情况,会使静脉血液在局部堆积,导致眼部皮肤呈现出青紫色的黑眼圈。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眼部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静脉血流瘀滞的情况更易发生。比如经常熬夜的人群,夜间眼部血液循环本就相对缓慢,再加上可能存在的静脉回流不畅,更容易出现黑眼圈。
2.眼部血管扩张: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工作等,会导致眼部血管扩张,使得眼部皮肤看起来颜色较深。例如,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的办公人群,眼部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形成黑眼圈。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
(一)肝病
1.肝功能异常: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患有肝病时,如肝硬化等,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眼部周围血管扩张,出现黑眼圈。研究表明,在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的人会出现黑眼圈症状,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2.其他肝病表现关联:除了黑眼圈,肝病患者还可能伴有面色晦暗、黄疸等其他表现,黑眼圈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外在症状。
(二)肾病
1.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废物排泄障碍,体内毒素堆积,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出现黑眼圈,同时还会伴有水肿、高血压等其他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2.肾病的其他相关影响:肾病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等也可能参与了黑眼圈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肾病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有可能出现眼部黑眼圈的症状。
(三)心血管疾病
1.心脏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眼部血液循环回流受阻,导致眼部静脉血液瘀滞,进而出现黑眼圈。例如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眼部静脉血液淤积,会使眼部皮肤呈现出黑眼圈的表现,同时还会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脏功能不全的症状。
2.血管性心血管疾病:一些血管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长期高血压会影响眼部血管的状态,导致血管弹性改变等,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黑眼圈出现的风险。比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眼部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血管功能异常,进而形成黑眼圈。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一)睡眠因素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长期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例如,经常熬夜的人,眼部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血液循环减缓,眼部皮肤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和血管瘀滞,从而形成黑眼圈。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长期低于这个标准会增加黑眼圈的发生概率。
2.睡眠姿势不当: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趴着睡,会压迫眼部血管,影响眼部血液循环,长期如此也可能导致黑眼圈的形成。比如一些习惯趴着睡觉的人,眼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出现眼部淤血等情况,进而形成黑眼圈。
(二)饮食因素
1.营养缺乏:如果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K、维生素C等,会影响眼部皮肤的健康和血液循环。例如,缺乏维生素K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对维持眼部皮肤的弹性等很重要,这些营养缺乏都可能导致黑眼圈出现。长期挑食、节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相关的黑眼圈问题。
2.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等,进而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整体健康。酒精会使血管扩张,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眼部血管容易处于扩张状态,同时肝脏代谢酒精的负担加重,也可能间接影响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黑眼圈的发生风险。
四、药物因素相关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黑眼圈。例如,长期使用某些抗抑郁药物等,可能会引起药物副作用,其中包括眼部周围色素沉着等情况,进而表现为黑眼圈。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不同药物引起黑眼圈的机制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药物来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可能导致黑眼圈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