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皮炎病因包括接触性因素(化学物质、物理性刺激)、过敏因素(接触性过敏原)及其他因素(个体易感性、免疫功能异常);防治方面,预防要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过敏原、注意生活习惯,治疗分局部治疗(依表现选药,如糖皮质激素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和系统治疗(症状严重时用抗组胺药物等,重者短期用糖皮质激素口服),需多方面入手并考虑不同人群特点采取个性化措施。
一、手部皮炎的病因
(一)接触性因素
1.化学物质接触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洗涤剂、肥皂、有机溶剂(如汽油、油漆稀释剂等)是常见病因。例如,家庭主妇长期接触洗洁精等洗涤剂,其中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可破坏手部皮肤的屏障功能。研究表明,频繁接触洗涤剂的人群手部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有机溶剂会溶解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屏障受损,容易引发炎症反应。
职业因素中,从事化工、美发、餐饮等行业的人员,长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手部皮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比如美发师经常接触染发剂、烫发剂等,这些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易刺激手部皮肤导致炎症。
2.物理性刺激
长期接触热水、干燥空气等物理因素也可引起手部皮炎。寒冷干燥的环境会使手部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炎症。频繁洗手且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手,会破坏皮肤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手部皮炎。
(二)过敏因素
1.接触性过敏原
一些人可能对金属过敏,如手部接触含有镍的金属饰品、手表表带等,可引起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研究显示,镍过敏在手部接触性皮炎中较为常见,当皮肤接触镍后,免疫系统会识别镍为外来物质,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手部出现红斑、瘙痒、丘疹等炎症表现。
植物性过敏原也是常见原因,如接触某些植物(如漆树、毒葛等)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这些植物中含有的致敏物质会与皮肤接触后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手部出现明显的炎症症状。
(三)其他因素
1.个体易感性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手部皮炎的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患手部皮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婴儿、老年人等,更容易发生手部皮炎。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不完善;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屏障功能下降,都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手部炎症。
免疫功能异常也与手部皮炎的发生有关。免疫功能紊乱时,身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过度反应,导致手部皮肤发生炎症。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合并手部皮炎,因为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异常免疫反应。
二、手部皮炎的防治
(一)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过敏原
日常生活中,使用手套保护手部,尤其是在接触洗涤剂、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时。选择合适的手套材质,如橡胶手套等,能有效阻挡化学物质与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要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减少化学物质等的接触。
注意手部皮肤的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在洗手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维持皮肤屏障功能。例如,选择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定期涂抹。对于婴儿,由于其皮肤娇嫩,应选择婴儿专用的温和保湿产品,保持手部皮肤湿润。老年人则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适当增加保湿霜的涂抹频率。
识别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对镍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佩戴含镍的饰品。如果怀疑对某种物质过敏,可通过斑贴试验等方法明确过敏原,从而有针对性地避免接触。
2.注意生活习惯
保持手部皮肤清洁,但要避免过度洗手。洗手时使用温水,避免使用过热的水,选择温和的洗手液。洗手后尽快擦干并涂抹保湿霜。合理安排洗手的频率,减少不必要的频繁洗手。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避免长期处于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对于工作环境干燥的人群,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空气湿度,保护手部皮肤。
(二)治疗方法
1.局部治疗
根据手部皮炎的不同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手部皮炎表现为红斑、瘙痒,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对于婴儿和儿童,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选择更温和的治疗方法,且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如果有渗出、糜烂等表现,可先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起到收敛、抗炎的作用。
对于接触性过敏性皮炎,还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也可用于手部,但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2.系统治疗
如果手部皮炎症状严重,如广泛的红斑、肿胀、剧烈瘙痒等,可能需要系统使用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瘙痒症状。但对于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剂型,选择适合儿童的制剂。如果是由过敏因素引起且病情较重,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总之,手部皮炎的防治需要从避免接触刺激因素、做好防护和保湿以及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婴儿、老年人等的特殊情况,采取个性化的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