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对称分布多形性皮疹伴剧烈瘙痒等,亚急性、慢性期有相应表现,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皮炎是皮肤炎症泛称,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损局限,脂溢性皮炎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特定表现,神经性皮炎有典型苔藓样变等,治疗各有不同,儿童湿疹要选温和药物等,婴儿脂溢性皮炎要注意清洁用药遵医嘱,老年人皮炎要保湿及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定义与病因
湿疹
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病因: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皮炎
定义:指皮肤炎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一个泛称。
病因:接触性皮炎多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致敏或刺激物质后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如接触油漆、染料、化妆品等;脂溢性皮炎可能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分泌过多,遗传因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精神因素等有关;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紧张、压力大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局部刺激(如衣领摩擦、搔抓等)等有关,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发病。
二、临床表现
湿疹
急性湿疹:常对称分布,皮疹多形性,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剧烈瘙痒,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部位。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剧烈,病情时轻时重,易复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各年龄组均可发生。
皮炎
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损一般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形态较单一,多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破溃后呈糜烂、渗出,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再次接触致敏物可复发。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面、胸背等,表现为暗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2-10周,头皮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基底潮红,眉弓、鼻唇沟和耳后等部位也可被累及。
神经性皮炎:典型皮损为苔藓样变,皮肤呈局限性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界限清楚,多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而成,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阵发性剧烈瘙痒,夜晚尤甚,搔抓后可出现血痕及结痂。好发于颈部、肘部、腰骶部等部位,成年人多见,儿童少见。
三、皮损特点
湿疹
多形性:急性期以丘疹、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但仍可有急性发作。
对称性:湿疹多对称分布,左右两侧皮疹形态、范围大致相同。
瘙痒剧烈: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程度轻重不一。
皮炎
多有明确接触史或好发部位的特征性表现:接触性皮炎有接触特定物质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脂溢性皮炎有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的特点;神经性皮炎有典型苔藓样变及好发于颈部等易搔抓部位等特点。
多为单一形态:接触性皮炎多为红斑、丘疹、水疱等单一形态;神经性皮炎主要是苔藓样变等。
四、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湿疹
一般治疗: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思想情绪等,对全身情况予以处理。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及分期选择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涂膜剂等,也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
皮炎
接触性皮炎:首先应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轻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病情较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必要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脂溢性皮炎:一般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外用药物可选用含抗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如酮康唑乳膏等,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缓解炎症;婴儿脂溢性皮炎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注意清洁,可用温和婴儿肥皂和水清洗,也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
神经性皮炎:避免搔抓、摩擦等各种刺激,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卤米松乳膏等,也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等方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湿疹:儿童皮肤薄嫩,治疗时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以防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
婴儿脂溢性皮炎: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轻轻清洗皮损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由于婴儿皮肤吸收能力相对较强,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药物过量吸收。
老年人皮炎: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出现干燥等情况,在治疗皮炎时要注意保湿,可配合使用保湿剂。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或导致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