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无症状可自然吸收,病理性由多种疾病引起且有相应症状;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有典型症状及不同部位炎症表现;二者在超声、实验室检查有区别,治疗原则因类型和病因不同而异,且不同人群在发生、发展及治疗上有不同影响,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本质
盆腔积液: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非疾病,是指盆腔内存在液体聚集。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女性排卵期和月经期,是因为排卵期卵泡破裂,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子宫直肠陷凹);月经期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也可导致盆腔积液,一般量较少,多可自然吸收,不伴有明显症状。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盆腔炎、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腹膜结核、盆腹腔恶性肿瘤等,此时积液量往往较多,且常伴有相应原发疾病的症状。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多为混合感染,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和内源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盆腔积液
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随着生理周期变化可自行消失。
病理性盆腔积液:除了有引起积液的原发疾病表现外,可能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等。如果是盆腔腹膜结核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盆腹腔恶性肿瘤导致的,可能有腹部肿块、腹胀、消瘦等表现。
盆腔炎
症状:典型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臭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不同部位炎症表现: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附件区包块,有压痛;盆腔腹膜炎时腹痛症状更为明显,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区别
超声检查
盆腔积液:生理性盆腔积液在超声下可见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有少量游离无回声区;病理性盆腔积液则根据病因不同表现各异,如盆腔炎性积液可见盆腔内有较多游离无回声区,同时可能伴有输卵管增粗、盆腔内炎性包块等表现;异位妊娠破裂或黄体破裂导致的盆腔积液,除了盆腔积液外,还可发现附件区异常包块及盆腔内积血情况;盆腔腹膜结核时超声可发现盆腔内有包裹性积液、粘连等改变;盆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盆腔积液,除积液外还能看到肿瘤的占位性病变等。
盆腔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壁厚、边界不清,内有低回声区)、盆腔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边界不清晰,周围有杂乱回声)等,对于诊断盆腔炎有重要价值,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盆腔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盆腔积液如果是生理性的,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如盆腔炎引起的,血常规可出现相应感染指标异常;如果是结核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有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表现;肿瘤导致的盆腔积液,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能有异常。
病原体检查:盆腔炎时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查找到相应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盆腔积液如果是由盆腔炎引起,病原体检查可发现与盆腔炎相关的病原体;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病原体检查结果不同,如结核性盆腔积液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盆腹腔恶性肿瘤导致的盆腔积液则无相应病原体。
四、治疗原则不同
盆腔积液
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变化即可。
病理性盆腔积液: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如果是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导致的盆腔积液,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盆腔腹膜结核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主要是抗结核治疗;盆腹腔恶性肿瘤导致的盆腔积液,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盆腔炎
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常用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用药需足量、足疗程。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有切开引流、病灶切除等。
支持疗法:患者需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盆腔积液和盆腔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会有不同影响。例如,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活跃,盆腔炎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老年女性如果有盆腔恶性肿瘤病史,更易出现病理性盆腔积液;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无论是盆腔积液还是盆腔炎的发生风险可能都会增加。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生盆腔炎,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儿童发生盆腔积液或盆腔炎较为罕见,多因先天发育异常或特殊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谨慎诊断和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