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发烧症状

来源:民福康

小儿积食发烧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及应对考量,可从合理喂养、培养习惯、适度运动预防,通过体温监测、饮食调整、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护理。具体而言,消化系统有食欲改变、腹胀、口臭、呕吐等症状,全身有发热、精神不佳、手足心热等表现;婴儿期症状不典型需注意腹部保暖等;幼儿期食欲改变明显要给易消化食物;学龄前期可引导养成良好习惯;预防要合理喂养、培养进食习惯、适度运动;护理要监测体温、调整饮食、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

食欲改变:小儿会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情况,原本可能喜欢的食物也不再感兴趣,这是因为积食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食物在体内堆积,影响了正常的消化需求感知。例如,平时能吃一碗饭的孩子,积食发烧时可能只吃几口就不再进食。

腹胀:腹部触摸有胀满感,用手轻轻按压孩子腹部,能感觉到较硬实的状态,这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排空,积聚产生气体和食物残渣,使肠道扩张。

口臭:呼出的气体有酸腐臭味,这是因为积食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异味并通过口腔呼出。

呕吐:部分小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多为酸臭的未消化食物,这是身体试图通过呕吐排出堆积的积食。

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多为低热,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可能出现中热情况。发热的原因是积食后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调,食物积滞化热,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

精神状态不佳:小儿会显得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精神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身体处于不适状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比如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积食发烧时会安静地躺着,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手足心热:触摸小儿的手心和脚心,感觉比正常体温时要热,这也是由于积食生热,热气在体内积聚,通过手足心散发出来。

不同年龄段小儿积食发烧的特点及应对考量

婴儿期(0-1岁)

特点:婴儿积食发烧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容易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积食对其影响更为明显。而且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主要通过哭闹、睡眠不安等方式表现。

应对考量: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腹部着凉加重积食情况。可以通过轻柔按摩腹部来促进消化,但按摩力度要轻柔,频率适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打圈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左右。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且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但要避免自行随意使用成人药物。

幼儿期(1-3岁)

特点:幼儿能简单表达不适,可能会说肚子胀、不舒服等。此阶段幼儿的食欲改变更为明显,可能完全拒绝进食固体食物,但对流质食物的兴趣也可能降低。发热时可能会出现烦躁哭闹加剧的情况,因为幼儿开始有自我意识,但表达能力有限,身体不适会让他们更加不安。

应对考量:在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烂面条等,避免添加油腻、难以消化的辅食。可以鼓励幼儿适当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热气和毒素。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体温和症状变化,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者体温超过38.5℃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呕吐、精神极度萎靡等,应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处理。

学龄前期(3-6岁)

特点:学龄前期小儿的消化系统相对逐渐完善,但积食发烧时仍会出现上述典型症状,不过可能在发热程度上相对幼儿期有一定差异。此阶段小儿可能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能配合一些简单的护理措施,如愿意喝温水、配合腹部按摩等。

应对考量:要引导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在发热时,除了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外(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要更加注重观察小儿的整体状态,如是否有头痛、头晕等伴随症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送医,同时要告知医生小儿的饮食、活动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小儿积食发烧的预防及家庭护理原则

预防方面

合理喂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按照其生长发育需求提供合适的饮食。婴儿期以母乳或合适的配方奶为主,逐渐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要控制油腻、辛辣、高糖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

培养良好进食习惯:定时进餐,避免让小儿边吃边玩、追着喂饭等不良习惯。让小儿在安静的环境中进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效率。例如,每天固定三餐两点的时间,让小儿形成生物钟,到点就有饥饿感,利于消化。

适度运动:鼓励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室内运动,如爬行(婴儿期)、走路、跑步、跳绳等(幼儿及学龄前期)。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增强身体免疫力。一般建议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室内运动也可根据小儿情况适当安排。

家庭护理方面

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小儿体温变化,使用合适的体温测量工具,如体温计等。如果是低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温水擦拭等;如果体温较高但未超过38.5℃,且小儿精神状态尚可,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若体温超过38.5℃或者虽未超过但小儿精神状态差,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整:积食发烧期间,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给小儿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粥(但要注意山楂的用量,避免过量刺激肠胃)、山药粥等。同时,控制进食量,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一般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休息与环境:保证小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有利于小儿身体恢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积食
积食属于通俗说法,传统医学称为积滞、食积,属于一种脾胃病证,西医则将积食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没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消化道症状。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发烧持续38℃怎么办?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发烧持续在38℃,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可以用凉毛巾冷敷额头,同时用30~40℃的温水擦拭身体,物理降温。应当多擦几遍胸口、脖子、大腿内侧、胳膊内侧以及手心、脚心等部位。2个小时之后重新测量。如果体温还在38℃,可以配合选择服用维生素C阿司匹林泡腾片。若是孩子,不能够服用此药物,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颗
积食可以引起发烧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正常会造成发烧。积食主要是食物在肠道内聚集不能及时排出,若长时间得不到处理,会使胃肠功能下降,表现出消化不良,很容易造成消化道炎症,这时会造成发热的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消化的药物来帮助食物排出体外,同时配合物理的方法来降温,必要时经过退烧药物进行降温。在平时注意规律饮食,注意少食多餐,不要
积食会引起反复发烧吗?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积食有可能造成反复的发烧,应食用益生菌等调节胃肠功能。发热的时候测量体温,若体温小于等于38.5℃,可进行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擦浴等,若体温大于38.5℃,应行药物降温治疗。如果体温无法控制,应当是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八个月宝宝积食了怎么办?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八个月宝宝积食后可以表现出厌食,恶心呕吐,打嗝,有口气,大便酸腐味臭味大,或者大便稀。减少喂奶粉量及次数,勤喂水,减少肉类辅食,母亲母乳喂养宝宝,母亲饮食注意清淡,按摩腹部顺时针按摩,热敷理疗,捏脊推拿,补脾运八卦。三四个炒山楂,泡水喝化积消食,鸡内金粉3克冲服。七坐八爬,鼓励孩子多运动,多爬行可以
宝宝积食推拿的方法有哪些?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病人好,宝宝积食以后表现出发烧的症状,可以经过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缓解症状。1、揉腹部,主要是顺时针的用手按揉腹部;2、捏脊,可以双手捏住脊柱两侧肌肤,从下往上提捏;3、按揉足三里,按揉足三里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4、清胃经,就是在拇指掌面指根方向直推,有降低打嗝、疏通肠道的作用。经过手法按摩的方法配
小儿积食消化不良的推拿手法?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积食消化不良的推拿手法如下:第一、推拿脾经穴,位于大拇指外侧指尖到指根部位。第二、推拿四横穴,位于宝宝的手掌面,除拇指以外其他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第三、推拿板门穴,位于宝宝手掌侧大鱼际处。第四、小儿积食家长还可以沿着肚脐周围,做顺时针方向的按摩,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功能,改善宝宝上述不舒
大人反反复复发烧怎么办啊?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大人表现出反复的发烧,需要及时去医院的呼吸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胸片等检查。若是由于感染性的疾病导致的,就得要及时控制感染,同时需要积极退烧。若是由于结核病导致的,就得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发烧39度怎么办?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没有退烧药物的情况下,应当首选物理的方式去改善,如使用生姜片擦拭儿童的手心和脚心,或者是使用酒精擦拭儿童的身体,都能够起到一定辅助退烧的效果,并且要给儿童多喝一些温开水,高烧是比较多见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发患有肺炎或者脑膜炎。
发烧40怎么办?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发烧到40度是很严重的情况,像这种情况的话,是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和处理。若是细菌感染的话,就需要挑选合适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而且还需要进行对症处理,比如可以经过物理降温或者是药物降温来处理的,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炎症会引起发烧吗?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临床上炎症一般有感染性原因和非感染性原因两种,两种原因均可以造成发烧,感染性炎症一般有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导致的,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结核感染等。非感染性炎症大多由免疫反应导致的的无菌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最多见,比如系统性血管炎、大动脉炎等,还有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
大人积食快速解决方法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成人出现积食后,首先可以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其次,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口服促进胃动力药物,比如莫沙必利分散片。另外还可以吃中成药,大山楂丸或者是加味保和丸,还有健胃消食药,如食母生、复方消化酶、乳酶生、四消丸等等,都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预防,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容易消化、吸收
孩子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谭美珍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其实在现代的医学里面没有积食这个词,积食是在中医诊断里面的一个病症。宝宝出现积食,是宝宝胃口不好、不爱吃饭。另外,有腹部胀满、大便干燥、酸臭等症状。每个宝宝出现积食的原因都不一样,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带宝宝去正规的医院做诊治。当宝宝是轻微积食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调理。要是通过初步的调理以后,宝宝的积食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应该带宝宝去正规的医
宝宝积食怎么办
谭美珍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一般宝宝积食时,通常会出现胃口差、吃饭吃的少、上腹胀满、大便干燥、酸臭等症状,因此,建议家长首先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处理,以此来缓解上述不适症状。但是,如果经过按摩以后,宝宝的症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此时家长应该立即带宝宝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因为每个宝宝积食的原因都不太一样。
积食了怎么办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出现胃积食时需要口服助消化药物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在急性发作期间,需要暂停饮食以避免加重胃负担;也可以服用促进胃动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胃排空,从而缓解症状。对于积食引起的难受症状如果难以忍受,还可以选择催吐方式将胃部里积存的食物呕吐出来,从而减轻症状。
成人积食的症状及治疗
邢龙 副主任医师
淮北市人民医院 三甲
成人积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甚至严重时会有腹痛、呕吐表现。可以给予健胃消食片进一步消除积食,如果不能改善还可以给予胃肠动力药,补充消化酶等进一步促进胃肠动力改善积食症状。在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免暴饮暴食,除了会引起积食外,严重时还会出现胃潴留甚至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后果。
积食发烧怎么办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积食发烧期间,需要根据患者体温变化,选择合理的退烧方式来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制剂进行对应治疗。患者上述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脾胃虚弱期间,过多食物在胃肠道内蓄积,导致人体经络不通而引发的临床表现。患者在低烧期间,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中度发热或者高烧时,建议使用退烧药。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中医按摩以及针灸等理疗方法一起调理。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