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胆囊息肉单发和多发的区别 - 民福康

胆囊息肉单发和多发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胆囊息肉包括单发和多发,两者在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恶变风险及处理原则上有区别。单发和多发胆囊息肉总体均常见,多发检出率略高;单发病因与胆固醇代谢、慢性炎症、遗传有关,多发与胆固醇代谢、慢性炎症、代谢紊乱疾病有关;多数无症状,单发较大或梗阻时才出现症状,多发进食油腻后不适更易出现;超声等检查表现不同;单发直径>1cm等恶变风险高,多发单个恶变概率相对低;处理上均需据情况定期复查或手术,单发直径>1cm等多建议手术,多发达一定指征等也需手术,特殊人群处理各有考量。

一、定义与发生率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单发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只有一个息肉样突起,多发胆囊息肉则是胆囊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样突起。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方面,单发和多发胆囊息肉的具体发生率会因不同研究对象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两者都较为常见,不过多发胆囊息肉相对在人群中的检出率可能略高一些,这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生活方式等存在一定关联。

二、病因方面的区别

(一)单发胆囊息肉

单发胆囊息肉的病因相对较复杂,可能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当胆固醇在胆囊内异常沉积时,容易形成单发的息肉样病变;也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比如胆囊长期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局部组织增生形成单发息肉;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单发胆囊息肉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胆囊息肉病史,个体患单发胆囊息肉的风险可能会略有升高。

(二)多发胆囊息肉

多发胆囊息肉的病因也涉及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等情况容易导致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慢性炎症刺激也是重要因素,比如胆囊的慢性炎症反复作用,会引起多个部位的组织增生形成多发息肉;同时,一些全身性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增加多发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异常,影响胆汁的成分和胆囊的功能,进而促使多发息肉形成。

三、临床表现差异

(一)单发胆囊息肉

多数单发胆囊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腹部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单发胆囊息肉较大或者引起胆囊管梗阻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多发胆囊息肉来说发生率可能稍低一些,因为单发息肉相对集中,其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特点。

(二)多发胆囊息肉

多发胆囊息肉患者同样多数无明显症状,也是在体检时发现。不过由于是多个息肉存在,当多个息肉同时刺激胆囊壁或者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时,部分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右上腹不适的症状,比如右上腹隐痛、饱胀感等,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多发息肉对胆囊收缩的影响相对更明显一些,从而导致不适症状出现的概率相对单发胆囊息肉可能略高。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一)单发胆囊息肉

腹部超声检查时,单发胆囊息肉表现为胆囊壁上单个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通常形态相对比较规则,比如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息肉的大小不一,边界清晰。CT检查时也可清晰显示胆囊内单个的息肉样病灶,其密度等表现有一定特征。

(二)多发胆囊息肉

腹部超声下可见胆囊壁上多个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多个息肉的大小可能不太一致,形态也可能略有差异,整体分布在胆囊壁的不同部位。CT检查同样能发现胆囊内多个息肉样病灶,通过不同层面的扫描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多个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五、恶变风险差异

(一)单发胆囊息肉

单发胆囊息肉的恶变风险相对来说,如果息肉直径较大(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cm时恶变风险明显增加)、形态不规则(如基底部较宽、表面不光滑等)、生长速度较快等情况下,恶变风险较高。因为单发息肉相对集中,当出现上述不良特征时,其发生恶变的可能性相对更值得关注,比如有研究表明,直径大于1cm的单发胆囊息肉恶变率明显高于多发胆囊息肉在相同直径时的恶变率。

(二)多发胆囊息肉

多发胆囊息肉的恶变风险一般相对单发胆囊息肉较低,但如果多个息肉都出现了一些不良特征,比如多个息肉直径都较大、形态都不规则等,也有一定恶变风险。不过总体而言,多发胆囊息肉中单个息肉恶变的概率相对单发较小,这是因为多个息肉分散在胆囊壁上,整体对胆囊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相对更分散,恶变的累积概率相对单发较低,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当多发息肉出现一些高危表现时,也需要引起重视。

六、处理原则区别

(一)单发胆囊息肉

如果单发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cm,且无明显症状,一般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通常间隔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如果单发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或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息肉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变得不规则、基底部增宽等情况,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因为这类单发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恶变进展。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的整体状况、基础疾病等情况来决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如果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身体耐受性差,在决定手术时更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而年轻患者如果单发息肉有恶变倾向相关表现,则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二)多发胆囊息肉

对于多发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cm且无症状的患者,同样需要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息肉变化。如果多发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或者出现明显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不过相对单发息肉,多发息肉在手术时机的把握上可能会更谨慎一些,但一旦出现上述需要手术的指征,也应及时手术。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多发胆囊息肉,要充分考虑妊娠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手术对妊娠的影响,需要多学科会诊来综合制定合适的方案;对于儿童患者发现多发胆囊息肉极为罕见,若出现这种情况,要极其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密切监测息肉变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其影响需要全面评估。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向胆囊腔内隆起引起的病变,多为良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胆囊息肉会变癌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患者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护胆囊,通常不会出现癌变的情况。但是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胆囊息肉反复出现炎症反应可能诱发癌变。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厘米或者是怀疑有恶变现象的患者,需要尽早手术切除胆囊治疗;部分胆固醇性息肉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胆汁酸盐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患有胆囊息肉怕吃什么食物?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的患者主要怕吃以下几类食物:一、酒精类饮品,例如白酒、啤酒、红酒、葡萄酒等,其中都含有酒精成分,而酒精的刺激会促进息肉的增长。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例如肥肉、炸鸡、汉堡等。进食此类食物会影响胆汁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比例,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三、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葱、洋葱、生姜、大蒜以及
多发性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多发性的胆囊息肉有可能会发生癌变。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病理性增生引起的,其中的肿瘤性息肉本身就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恶性程度相对较高,极易发生癌变,但如果发现早期癌变后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有可能会治愈。而非肿瘤性息肉则很少会恶变,危害性也比较低,常见的类型有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肌肉以及腺肌增生等类型,
胆囊息肉跟肝有什么关系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和肝没有直接的关系。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者隆起性的病变,胆囊虽然处于肝脏中间的胆囊窝内,但是与肝脏没有直接关系,主要与胆固醇代谢不良有关,如果患者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形成胆囊胆固醇息肉。如果胆囊局部有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可导致胆囊黏膜异常增生,进而形成炎性息肉。 患者可表现为右上
胆囊息肉能不能治好?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可能会治好。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突起的病变,如果是息肉性质为良性,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很少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可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术后注意定期随访,以免发生癌变。如果息肉性质为恶性,也就是胆囊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给予根治性切除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部出现了一种息肉样占位,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一般和遗传和体质有关系,也就是说父母有息肉情况,子女出现息肉概率会比较高,但也没有明确遗传证据,只是和体质和家族背景有关系。胆囊息肉,因为一般是个良性占位性病变,对人体不构成什么太多伤害,所以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当然,个别病人息肉会有癌变可能。这种息肉一般还是要切除掉,
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吗
徐国峰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不可轻视,因为一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可能产生胆囊癌,据部分资料的统计,癌变率大概在0.4%到1%之间,所以建议有胆囊息肉患者要到相关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进一步咨询,为自己制订恰当治疗方案。有一部分患者胆囊息肉任其自行发展,最终出现胆囊癌情况。还有部分患者对胆囊癌治疗抱有一种非常悲观态度,觉得得了胆囊癌一定要去手术切除掉胆囊,其实也是一种
胆囊息肉能吃牛肉羊肉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患者通常能适量吃牛肉羊肉,可以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增强身体抵抗力。牛肉和羊肉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基本构成成分,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组织可能存在损伤,食用后能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对身体恢复有好处。其次,牛肉和羊肉均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牛
肝囊肿和胆囊息肉同时出现在身体怎么办
郑亚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体内同时出现肝囊肿和胆囊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分别进行治疗。肝囊肿有单纯性囊肿、多囊性肝病、肝包虫病三种类型,治疗方法也不一样。1、单纯性囊肿如果囊肿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以不用特殊治疗,随访观察即可。如果囊肿比较大,伴有临床症状出现,可以在B超引导下进行囊肿穿刺抽液术或者是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开窗、囊肿次全切除、肝切除
胆囊息肉低回声还是高回声好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低回声和胆囊息肉高回声都说明超声检查结果异常,不存在好与不好的说法。胆囊息肉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都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如超声检查提示低回声,则提示为胆囊息肉,但也可能是胆囊内存在新生物,比如胆囊腺肌瘤;如超声检查提示高回声,则有可能是同时并发胆囊结石、胆囊钙化等疾病。所以,无论是低回声还是高回声,患者都应加以重视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最好
丁辉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息肉比较小,怀疑是胆固醇结晶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毒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溶解胆固醇结晶。它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显著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水平,并增加胆汁酸的分泌,使其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从而有利于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逐渐溶解。
体检查出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张诚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多在体检中发现,如果发现胆囊息肉不要慌张,因为大部分息肉都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没有恶变可能性,但是也存在少数腺瘤性,甚至胆囊癌。患者一旦进行体检诊断为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应进行专科就诊,就胆囊息肉性质以及治疗情况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专科医生需要根据息肉大小、数目、形态,判断息肉良恶性以及下一步治疗。如果是年轻女性,单发息肉、息
胆囊息肉的症状
徐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症状,但当胆固醇息肉从胆囊边掉落形成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某些症状。胆囊息肉有可能癌变,不论息肉有多大,都有癌变的可能,息肉越大可能癌变的几率就越高。胆囊息肉的患者在不需要手术时要及时复查,要观察其增长的速度。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刘伍才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样病变,他是在行彩超CT检查中的一种描述。胆囊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的症状,而且大多数是在彩超下才被发现,此时也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定期复查彩超即可。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胆囊息肉,患者常常会合并有急性胆囊炎,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此时他的治疗则应该尽早行手术切除胆囊。通过切除胆囊之后才能达到根治术后,饮食也应该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
胆囊息肉每天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
吴勤荣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患者的胆囊息肉每天隐隐作痛,有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胆囊息肉直径比较大或者是位于胆囊颈部造成的。另外如果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结石,也会出现每天隐隐作痛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就诊,通过完善上腹部的彩超检查进行判断,一般需要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7mm有可能消失吗?
刘伍才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胆囊息肉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中炎症息肉比较常见,因为反复炎症刺激有可能会产生息肉,此时息肉体积相对较小,炎症控制后或者长时间后,息肉有可能会消失。所以临床上对于良性息肉没有明显症状时,暂时观察,定期复查彩超即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