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常见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局部病变(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湿疹)、不良卫生习惯、化学品刺激,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用药需针对不同病因,如阴道炎症用抗真菌、抗滴虫、抗厌氧菌等药物,外阴局部病变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他情况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
一、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原因
1.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呈豆腐渣样。研究表明,阴道内菌群失调是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的重要因素,常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外阴瘙痒伴有灼热感,白带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臭味。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潮湿、pH值5-6.5的环境中生长,经期后阴道pH值改变,易导致滴虫繁殖引发炎症,性传播是其重要传播途径。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外阴轻度瘙痒或烧灼感,白带增多,有鱼腥臭味。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是发病的关键,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2.外阴局部病变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等慢性刺激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病变部位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出现苔藓样变。多见于中年或绝经后女性,长期瘙痒搔抓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疾病,瘙痒是常见症状之一,病变部位皮肤变白、变薄、失去弹性,晚期可出现性交困难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40岁左右女性多见,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参与发病。
外阴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炎症反应,表现为外阴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过敏体质者易患,接触过敏原(如化纤内裤、卫生巾等)、内分泌失调等都可能诱发。
3.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不清洗外阴,或每天清洗次数过多、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等,会破坏外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皮肤屏障,导致外阴瘙痒。例如,每天用大量肥皂水清洗外阴,会使外阴皮肤干燥,引发瘙痒。
经期卫生不良:经期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经血、阴道分泌物长时间刺激外阴,容易引起瘙痒。尤其是对于敏感体质的女性,经期局部皮肤更易出现过敏反应。
4.化学品刺激
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如含有香料、酒精等成分的外阴清洁剂,或频繁使用阴道冲洗剂,会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刺激外阴皮肤导致瘙痒。
穿着不适宜的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利于细菌滋生,引起瘙痒;新买的内裤未充分清洗就穿着,残留的染料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刺激外阴。
(二)全身原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起外阴瘙痒,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频、口渴等症状。长期高血糖状态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易发生外阴阴道感染,加重瘙痒症状。
2.黄疸
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外阴瘙痒,这种瘙痒往往比较顽固。常见于肝硬化、胆道梗阻等疾病患者。
3.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可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包括外阴皮肤。例如,长期素食、挑食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从而增加外阴瘙痒的发生风险。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如胎儿窘迫等,需引起重视。
二、外阴瘙痒的用药情况
由于外阴瘙痒的原因较多,用药需根据不同病因针对性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的用药举例:
(一)阴道炎症相关用药
1.霉菌性阴道炎
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能有效缓解外阴瘙痒等症状。
咪康唑栓剂也是常用药物,同样是针对假丝酵母菌感染,抑制其生长繁殖来减轻炎症和瘙痒。
2.滴虫性阴道炎
甲硝唑是常用药物,可抑制阴道毛滴虫的生长,通过干扰其氮代谢发挥作用,能改善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
3.细菌性阴道病
常用药物有甲硝唑,也可使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能抑制厌氧菌的生长,从而缓解外阴瘙痒及相关症状。
(二)外阴局部病变相关用药
1.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起到抗炎、止痒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定副作用,如皮肤萎缩等。
2.外阴硬化性苔藓
常用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等,可改善外阴皮肤萎缩等情况,缓解瘙痒症状,但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避免影响其正常发育。
3.外阴湿疹
急性期有渗出时可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起到收敛、抗炎作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有抗炎、止痒功效,儿童患者使用时需选择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三)其他情况用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引起的外阴瘙痒,首要的是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后,部分患者外阴瘙痒症状可得到缓解。如果同时合并阴道炎症,再针对炎症进行相应的抗微生物治疗。
对于黄疸、维生素缺乏等全身原因引起的外阴瘙痒,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可适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补充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从根本上改善瘙痒状况,但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补充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外阴瘙痒的治疗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用药,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积极治疗全身疾病等,不同人群(如孕妇、儿童、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用药和处理时需格外谨慎,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