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淋巴结发炎是指淋巴结受病原体侵袭等因素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等)、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表现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乏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及时治疗局部病灶预防,儿童患病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护理。
一、儿童淋巴结发炎的定义
儿童淋巴结发炎是指儿童的淋巴结受到病原体侵袭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炎症反应。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全身,当身体受到感染等刺激时,淋巴结会发挥免疫防御作用,若防御反应过度或持续受到刺激,就可能引发发炎。
二、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EB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引起颈部、耳后等部位的淋巴结发炎。例如,EB病毒感染常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除了发热外,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炎的情况,这是因为病毒在体内繁殖,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炎症表现。
细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像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的细菌可蔓延至附近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发炎。比如,儿童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导致颈部淋巴结红肿、触痛,出现发炎症状。
2.其他因素
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淋巴结,引发发炎。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除了有关节的炎症表现外,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炎的情况,这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身体组织,包括淋巴结,导致炎症反应。
恶性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一些恶性肿瘤也可能表现为淋巴结发炎。如白血病患儿可能出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浸润淋巴结所致,从表象上看类似淋巴结发炎,但本质是肿瘤性病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淋巴结肿大:发炎的淋巴结可触摸到肿大的结节,质地可能较硬,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例如颈部淋巴结发炎时,能在颈部摸到肿大的疙瘩,大小不一。
红肿热痛:发炎部位的淋巴结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用手触摸有疼痛感,尤其是按压时疼痛明显。比如耳后淋巴结发炎,耳后皮肤会发红、发热,触摸淋巴结时有痛感。
2.全身表现
发热: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患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升至38℃以上,有的甚至会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发炎,发热可能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则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高热。
其他:部分患儿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触摸患儿淋巴结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会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感染病灶,如查看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有无化脓等,初步判断淋巴结发炎的可能原因和病情轻重。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计数和比例。如果是细菌感染,往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会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可能增多。例如,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发炎,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通常会明显升高。
病原体检测:如果怀疑是病毒感染,可能会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可能会取发炎淋巴结附近病灶的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并指导治疗。
3.影像学检查
对于肿大明显或位置较深的淋巴结,可能会借助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淋巴结的结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判断淋巴结发炎的性质,如是否存在脓肿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因为目前针对大多数病毒感染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依靠患儿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的淋巴结发炎,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恶性肿瘤则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2.对症治疗
退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热药物)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缓解疼痛:对于淋巴结发炎引起的局部疼痛,可根据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如局部冷敷等减轻疼痛症状,但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西兰花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为身体提供修复和免疫功能所需的物质。
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坚持户外活动、跑步、跳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减少病原体的侵入机会。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周围有人患传染病,要尽量让儿童远离,减少感染风险。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儿童去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必要时佩戴口罩。
3.及时治疗局部病灶:当儿童出现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时,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感染蔓延至淋巴结引发发炎。如儿童患扁桃体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炎症,避免炎症扩散导致淋巴结发炎。
七、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面对淋巴结发炎时需要特别关注。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淋巴结肿大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儿童淋巴结发炎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发热持续不退、淋巴结肿大明显且质地变硬、活动度差等,要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发炎的淋巴结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供应,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