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与盆腔炎在定义累及部位、临床表现、感染途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方面存在差异。宫颈炎包括子宫颈阴道部及管黏膜炎症,多由病原体等引起,症状多为分泌物增多等,感染途径有内源和外源,诊断靠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情况用抗生素等;盆腔炎是上生殖道感染,累及多部位,症状有下腹疼等,感染途径多样,诊断有妇科、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抗生素、手术及支持疗法,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青春期、绝经后女性各有需特别关注之处。
一、定义与累及部位
1.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等所致。
2.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差异
1.宫颈炎
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子宫颈管流出,子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2.盆腔炎
症状: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体征: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子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或一侧可触及片状增厚、压痛,包块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包块。
三、感染途径区别
1.宫颈炎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主要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如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
2.盆腔炎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病原体沿子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少见,结核菌感染时常以此途径传播。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四、诊断方法不同
1.宫颈炎
妇科检查:观察子宫颈局部的外观表现。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取子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这两种病原体是宫颈炎常见的致病菌。例如通过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相关病原体的核酸。
2.盆腔炎
妇科检查:除了检查子宫颈、阴道外,重点检查附件区等情况,了解有无压痛、包块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
病原体检测:同宫颈炎一样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同时还可能进行其他病原体如厌氧菌等的检测,可通过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取脓液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体并指导用药。
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盆腔积液等,有助于判断盆腔炎的病变情况,但特异性不如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盆腔炎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对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治疗操作,如引流等,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
五、治疗原则有别
1.宫颈炎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主要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等,或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来定。
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宫颈炎:一般无需治疗,但要注意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2.盆腔炎
抗生素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再加用甲硝唑等覆盖厌氧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盆腔脓肿等情况,如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破裂等情况时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引流、病灶切除等。
支持疗法: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1.妊娠期女性:宫颈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妊娠,如引起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妊娠期宫颈炎的治疗需谨慎选择抗生素,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盆腔炎对于妊娠期女性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感染扩散等,治疗时同样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积极抗感染治疗。
2.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生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过早性生活等有关,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注意沟通方式,尊重患者隐私,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对生殖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未来生殖功能的影响。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系统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宫颈炎和盆腔炎,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妇科疾病鉴别,治疗时要考虑到绝经后阴道局部环境改变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因为绝经后女性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炎症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