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分急性和慢性症状,急性有黄疸、全身及消化道症状,慢性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及肝区不适;生活方式要注意休息运动作息规律情绪调节,饮食要均衡营养禁忌饮酒辛辣油腻,医疗随访要定期检查遵医嘱治疗,特殊人群孕妇和儿童乙肝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乙肝的症状
(一)急性乙肝症状
1.黄疸相关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约有1/3的急性乙肝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一般在发病1-2周后出现,持续数周。
2.全身症状:常见乏力、疲倦,这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会感觉体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约80%以上的急性乙肝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
3.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有关,恶心、呕吐症状在儿童患者中可能相对更为突出,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对肝脏功能变化更为敏感。
(二)慢性乙肝症状
1.非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会有乏力、容易疲劳的情况,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在女性患者中,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可能会使乏力等症状更易被掩盖。
2.消化道症状:反复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厌油等,病情活动时这些症状会加重。比如有些患者在劳累、情绪波动后,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恢复。
3.肝区不适:部分患者会有肝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感觉,疼痛部位一般在右上腹,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仅为隐痛,偶尔发作,而有些患者疼痛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在儿童慢性乙肝患者中,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以哭闹、烦躁等表现来提示肝区不适。
二、乙肝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方面
1.休息与运动:急性乙肝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一般发病后的1-3个月内应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9小时。慢性乙肝患者应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病情稳定时可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对于儿童慢性乙肝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应达到12-14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运动方面可选择适合儿童的轻柔运动,如慢跑、跳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
2.作息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肝脏的夜间修复功能,加重肝脏负担,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乙肝患者,都应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表。
3.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进而影响肝脏的健康。乙肝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要学会通过适当方式调节情绪,如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沟通等。女性乙肝患者可能由于社会角色等因素,更易出现情绪波动,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儿童乙肝患者则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支持。
(二)饮食方面
1.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1-1.5g/kg体重,例如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60-90g。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摄入蛋白质,学龄前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40-50g,学龄儿童约50-60g。
适量碳水化合物:选择谷类、薯类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机体提供能量,但要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如糖果、甜饮料等,以免转化为脂肪在肝脏堆积。
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镁等矿物质,蔬菜每天摄入量应在500g左右,水果200-300g。
2.饮食禁忌:
避免饮酒: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乙肝患者饮酒会加重肝脏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无论乙肝处于急性还是慢性阶段,都应绝对禁酒,包括各种含酒精的饮料。
少吃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消化道症状;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会增加肝脏负担,应尽量少吃。
(三)医疗随访方面
1.定期检查:
肝功能检查:乙肝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肝脏的炎症活动情况。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波动,应缩短检查间隔时间。儿童乙肝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功能检查的频率可能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酌情调整。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等,乙肝五项可以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乙肝病毒DNA定量可以反映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一般每3-6个月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定量,每6-12个月检查一次乙肝五项。对于儿童乙肝患者,同样需要定期进行这些检查,并且要关注病毒复制情况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肝脏超声检查: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变化,以及是否有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情况出现,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可缩短检查间隔。
2.遵医嘱治疗:如果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乙肝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抗病毒药物有一定的疗程要求,随意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病情。儿童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监督儿童按时服药,并且要关注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及时与医生沟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乙肝患者:乙肝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还要在孕期的适当时间进行母婴阻断措施,一般在妊娠28周左右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同时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孕妇乙肝患者在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为怀孕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病情。
2.儿童乙肝患者:儿童乙肝患者的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治疗方面,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的影响。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和心理疏导,帮助儿童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