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焦虑症是常见心理障碍,有情绪(过度担忧、恐惧)和躯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表现,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递质失衡、脑结构功能异常)、心理社会(生活事件、个性特点),不同人群(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应对考虑,诊断通过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和量表评估,需鉴别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一、紧张焦虑症的定义
紧张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也称为焦虑障碍。它是指个体在没有明显客观危险的情境下,出现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体验,并且这种情绪反应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例如,一些人可能会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抖,同时伴有过度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等表现。
二、紧张焦虑症的表现形式
(一)情绪方面
1.过度担忧: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过度担心,如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工作表现、经济状况等,这种担忧的程度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且难以控制。比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担心明天的一次普通会议表现不好,而整日处于焦虑状态,即使实际上过去的会议表现都很正常。
2.恐惧情绪:可能会对特定的场景、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的恐惧,如社交恐惧、广场恐惧等。社交恐惧者会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与陌生人交往等;广场恐惧者则害怕处于空旷的场所,如商场、广场等。
(二)躯体方面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见的有心跳加快、心悸、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闷、手抖、出汗、尿频、尿急等症状。例如,焦虑发作时,个体可能会感觉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腔,呼吸急促得需要大口喘气。
2.肌肉紧张:常常会出现肌肉紧绷的情况,尤其是头部、颈部、肩部的肌肉,长时间的肌肉紧张可能会导致头痛、颈肩痛等身体上的不适。比如,长期紧张焦虑的人可能会经常感到头痛,且头部肌肉触摸起来比较僵硬。
三、紧张焦虑症的发病因素
(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紧张焦虑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焦虑障碍,那么个体患紧张焦虑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同卵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个患有焦虑症,另一个患病的概率比异卵双胞胎要高很多,这提示遗传在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的失衡与紧张焦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会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增加焦虑的发生风险。
2.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一些研究发现,患有紧张焦虑症的人在大脑的某些区域,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前额叶皮层负责调节情绪和认知控制,其功能异常可能影响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三)心理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失恋、重大自然灾害等,可能会成为紧张焦虑症的诱发因素。例如,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的人,患焦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2.个性特点:一些具有特定个性特点的人更容易患紧张焦虑症,比如性格内向、敏感、追求完美、容易紧张、缺乏安全感等。这类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出现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反应。
四、不同人群中紧张焦虑症的特点及应对考虑
(一)儿童和青少年
1.特点:儿童和青少年的紧张焦虑症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表现为学校适应困难,如害怕上学、在学校中出现躯体化症状(如肚子痛、头痛等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社交退缩等。例如,一个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担心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而拒绝上学,或者在学校中总是独自待着,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2.应对考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长和学校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避免过度批评指责。学校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支持性的校园环境等方式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焦虑情绪。同时,要注意避免给儿童和青少年施加过多不切实际的压力,鼓励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如通过运动、绘画等方式释放情绪。
(二)女性
1.特点:女性患紧张焦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怀孕、更年期等激素变化)以及社会角色等因素有关。例如,在孕期和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焦虑情绪的增加;同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承担多种角色,如妻子、母亲、员工等,多重角色带来的压力可能更容易引发焦虑。
2.应对考虑:女性在面对紧张焦虑症时,需要关注自身的激素变化情况。在孕期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社会也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女性心理健康的环境。
(三)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的紧张焦虑症可能与退休后的生活变化、健康状况下降等因素有关。例如,退休后生活节奏改变,社交圈子缩小,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同时,老年人常面临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也会增加焦虑的发生风险。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反复就医检查,但又无法得到完全缓解。
2.应对考虑:家人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和关心,鼓励老年人参与适合的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如参加老年大学、社区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焦虑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五、紧张焦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精神检查以及相关的量表评估来诊断紧张焦虑症。病史采集包括了解个体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诱发因素等;精神检查主要是评估个体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等;常用的量表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等,通过这些量表可以量化焦虑的程度,辅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一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紧张焦虑症的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等。医生需要通过相关的躯体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了有焦虑症状外,还会有消瘦、多汗、食欲亢进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典型表现,通过甲状腺功能化验可以明确诊断。
2.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能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有其典型的思维、感知觉等方面的障碍。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例如,抑郁症患者除了焦虑外,还会有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等表现,而紧张焦虑症主要以过度的紧张、担忧等情绪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