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与病毒感染、饮酒、黄曲霉毒素等相关,有肝区痛等症状,影像学有相应特点,治疗有手术、局部、全身治疗等;肝囊肿多为良性,分多种类型,无症状小囊肿随访,大囊肿等有症状时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的肝癌和肝囊肿情况各有特点。
一、疾病定义
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等,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所致。
肝囊肿:是肝脏内含有液体的囊性病变,多为良性,可分为寄生虫性肝囊肿(如肝包虫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又包括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等,其中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常见。
二、发病原因
肝癌
原发性肝癌: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患有肝硬化等基础肝脏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例如,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约8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HBV感染背景,HBV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慢性炎症、坏死,进而引发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或直接浸润等途径转移至肝脏所致,如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都可能转移到肝脏形成继发性肝癌。
肝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由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引起。
创伤性肝囊肿:多有肝脏外伤病史,外伤导致肝脏血肿或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囊肿。
炎症性肝囊肿:肝脏慢性炎症引起胆管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
肿瘤性肝囊肿:肝脏的某些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内部发生坏死、液化可形成囊肿。
三、临床表现
肝癌
症状: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全身症状可有乏力、消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水(腹部膨隆)等。如果是继发性肝癌,除了肝脏本身的症状外,还会有原发肿瘤的相关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者可能有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结直肠肿瘤的表现。
体征:肝脏常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征,若发生肝外转移,可触及相应转移部位的肿块等。
肝囊肿
症状:大多数肝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胃部可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压迫胆管可导致黄疸;压迫膈肌可引起呼吸困难等。寄生虫性肝囊肿(如肝包虫病)患者可能有过敏反应、腹部隐痛等表现,若包虫囊肿破裂还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
体征:较小的肝囊肿一般无明显体征,较大的囊肿可在腹部触及囊性肿块,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肝癌
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内占位性病变,典型肝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块内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有动脉频谱。
CT检查:平扫时肝癌多表现为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迅速消退,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
MRI检查:T1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特征与CT类似,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信号下降。
肝囊肿
超声检查:表现为肝脏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囊壁薄而光滑,后方回声增强。
CT检查: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CT值接近水,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检查: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
五、实验室检查特点
肝癌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约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升高,但也有部分继发性肝癌AFP正常,此外还有异常凝血酶原(DCP)、α-L-岩藻糖苷酶(AFU)等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肝功能检查:晚期肝癌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
肝囊肿
一般实验室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血清学检查可能发现包虫抗体阳性等。
六、治疗原则
肝癌
手术治疗:早期肝癌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进行肝切除术,包括肝部分切除术等;对于无法切除的肝癌,可考虑肝移植等手术方式。
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等,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等可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等也在肝癌的治疗中逐渐应用。
肝囊肿
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的较小肝囊肿,一般定期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囊肿变化即可。
手术治疗:当囊肿较大(如直径超过5-10cm)出现明显压迫症状,或怀疑囊肿为肿瘤性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切除术等。寄生虫性肝囊肿一旦确诊,多需手术治疗,如肝包虫病需行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肝癌:儿童肝癌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病毒感染等有关,如患有肝母细胞瘤的儿童,多为婴幼儿,治疗上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化疗等治疗也需根据儿童的体重、身体状况等调整药物剂量。
肝囊肿:儿童肝囊肿多为先天性,较小的囊肿定期观察即可,若囊肿较大影响肝功能或有压迫症状,手术治疗时要注意儿童的耐受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尽量选择对儿童身体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
妊娠期女性
肝癌:妊娠期合并肝癌较为罕见,诊断和治疗都较为复杂,因为需要考虑胎儿的安全。治疗上需多学科会诊,根据孕周、肝癌分期等综合评估,手术治疗需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化疗等治疗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谨慎选择。
肝囊肿:妊娠期肝囊肿一般处理原则同非妊娠期,但要密切观察囊肿变化,因为孕期身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囊肿的发展,若囊肿在孕期出现明显增大或压迫症状加重,需在保障孕妇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合适的处理方式。
老年人
肝癌:老年人肝癌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上需更加谨慎,手术治疗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也需考虑老年人的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肝囊肿:老年人肝囊肿若无症状,以随访观察为主,若需要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储备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术后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