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功能性出血(DUB)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因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其他内分泌疾病影响)、子宫内膜局部因素(子宫内膜修复机制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全身性疾病因素(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医源性因素(药物影响、宫内节育器影响)等多种因素有关,如青春期、围绝经期、生育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可致DUB,甲状腺、肾上腺疾病影响性激素代谢也会引发,子宫内膜修复、增生异常,血液、肝脏疾病,药物及宫内节育器使用不当等均会导致DUB。
一、内分泌失调相关因素
(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1.青春期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调节不稳定。例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式分泌模式紊乱,导致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异常,卵泡发育异常,不能正常排卵,进而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一般来说,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内分泌系统处于逐渐完善阶段,约15%-20%的青春期少女可能会出现无排卵性DUB。
2.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排卵不规则或不排卵。此时,雌激素分泌量波动较大,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容易发生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DUB的概率约为40%-50%。
3.生育期
生育期女性可能因精神紧张、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等因素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排卵异常。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女性,其体内的应激激素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引发DUB。
(二)其他内分泌疾病影响
1.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影响性激素的代谢。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的代谢,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DUB。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也会影响激素的正常调节,引起月经失调。有研究显示,约30%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会合并月经紊乱,其中部分表现为DUB。
2.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前体物质增多时,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缺乏,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引起月经紊乱,出现DUB。
二、子宫内膜局部因素
(一)子宫内膜修复机制异常
1.子宫内膜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子宫内膜的血管受多种因素调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等。当这些调节因子异常时,子宫内膜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例如,VEGF分泌减少时,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不足,修复过程中止血困难,容易导致子宫出血时间延长或出血量增多。研究发现,在DUB患者中,约40%存在子宫内膜血管调节功能异常的情况。
2.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子宫内膜局部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平衡失调会导致子宫出血。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会发生周期性的剥脱,同时凝血系统启动以止血,纤溶系统激活以使子宫内膜顺利脱落。如果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会导致子宫内膜止血不全或脱落不全,引起DUB。例如,某些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子宫出血不止的情况,其中部分属于DUB范畴。
(二)子宫内膜增生
1.单纯性增生
长期无排卵的情况下,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会发生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多,腺上皮细胞排列拥挤,但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这种情况下,子宫内膜容易发生不规则脱落,导致子宫出血。据统计,约10%-15%的DUB患者存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
2.复杂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更明显,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但还未达到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由于腺体结构复杂,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引起子宫出血,且复杂性增生有一定的恶变倾向,约1%-3%的复杂性增生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而这部分患者中很多会合并DUB。
3.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有明显的异型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如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是DUB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情况,约5%-10%的不典型增生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月经期间,子宫出血时血小板无法正常发挥止血作用,容易引起子宫出血量多且不易止住的情况,从而引发DUB。有研究表明,约20%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出现月经异常,其中部分表现为DUB。
2.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导致凝血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不仅会出现贫血、感染等症状,还常伴有月经紊乱,包括DUB,约15%-20%的白血病患者会出现月经方面的异常表现。
(二)肝脏疾病
1.肝硬化
肝脏是雌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升高的雌激素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引起月经紊乱,出现DUB。据统计,约30%-40%的肝硬化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异常,其中部分为DUB。
2.肝炎
某些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雌激素的代谢。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雌激素灭活减少,也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引发DUB。
四、医源性因素
(一)药物影响
1.避孕药
不规则服用避孕药或避孕药成分不合适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例如,漏服避孕药会使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引起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避孕药中雌激素或孕激素含量不合适时,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导致DUB。一般来说,约5%-10%的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其中部分为DUB。
2.抗凝血药物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在月经期间,子宫出血时抗凝血药物会进一步干扰凝血过程,导致子宫出血时间延长或出血量增多,从而引发DUB。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中约8%-12%会出现月经方面的异常情况,其中包括DUB。
(二)宫内节育器影响
1.节育器机械刺激
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放置在宫腔内会引起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血管收缩功能,导致子宫出血。一般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前3-6个月内,约10%-15%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其中部分表现为DUB。
2.节育器位置异常
宫内节育器位置发生偏移或下移时,会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不均匀,进一步加重子宫内膜的损伤,导致子宫出血增多或出血时间延长,引发DUB。据统计,约3%-5%的宫内节育器放置者会出现节育器位置异常相关的月经紊乱,其中部分为D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