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与过敏性湿疹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方面存在区别。过敏性皮炎由过敏原接触、食入、吸入等引起,皮疹相对单一、边界清、瘙痒稍轻;过敏性湿疹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皮疹多形性、对称、边界不清、瘙痒剧烈。诊断上过敏性皮炎靠接触史和斑贴试验,过敏性湿疹靠病史与表现结合及过敏原检测。治疗均需避诱因,对症用药,预防分别侧重避过敏原和保皮肤屏障、调精神等。
过敏性皮炎与过敏性湿疹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方面存在区别。过敏性皮炎由过敏原接触、食入、吸入等引起,皮疹相对单一、边界清、瘙痒稍轻;过敏性湿疹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皮疹多形性、对称、边界不清、瘙痒剧烈。诊断上过敏性皮炎靠接触史和斑贴试验,过敏性湿疹靠病史与表现结合及过敏原检测。治疗均需避诱因,对症用药,预防分别侧重避过敏原和保皮肤屏障、调精神等。
一、定义与概念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过敏原可以通过食入、吸入、接触等方式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引发皮炎。
过敏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于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表现,如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瘙痒等。
二、病因方面的区别
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过敏原:皮肤直接接触某些物质后引发,例如接触化妆品、某些植物(如漆树)、金属饰品(如镍、铬等)等,不同个体接触不同物质后发病,年龄、肤质等因素会影响易感性,年轻人群可能因追求时尚使用新化妆品而增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风险,油性肤质人群可能对某些油性化妆品成分更敏感。
食入性过敏原:通过口服进入体内引起过敏,常见的有海鲜、牛奶、鸡蛋、坚果等,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对食物过敏原产生反应,比如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逐渐耐受,但也有持续到成年的情况。
吸入性过敏原:通过呼吸吸入过敏原导致过敏,如花粉(不同季节不同花粉种类不同)、尘螨、霉菌孢子等,过敏体质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受影响,在花粉季节,过敏体质人群即使是儿童也易出现过敏性皮炎症状,且不同性别对此类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个体生活方式中接触相应环境的频率会影响发病风险。
过敏性湿疹
内部因素: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如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过敏性湿疹的概率增加,遗传因素在各年龄段均可起作用,儿童期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过敏性湿疹可能更常见且症状可能更明显。同时,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也参与发病,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相对更易患过敏性湿疹,不同年龄人群免疫功能状态不同,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可能更易受自身免疫因素影响而患过敏性湿疹。
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干燥的环境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患病风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干燥季节若不注意皮肤保湿,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性湿疹。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清洁剂等也可诱发,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类物质的机会较多,如洗手时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可能引发手部过敏性湿疹。另外,精神因素对过敏性湿疹也有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肤状态,成年人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大时,精神因素对过敏性湿疹的影响更显著,而儿童的精神因素可能与家庭环境等相关,如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可能影响其发病。
三、临床表现区别
过敏性皮炎
皮肤损害特点:皮疹形态相对较单一,多为接触部位的局限性皮疹,边界较清楚,常见的有红斑、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但水疱一般较局限,如接触金属饰品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皮疹主要集中在接触饰品的部位,呈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不同年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薄嫩,皮疹可能更偏向于红肿明显,而成人皮疹表现相对多样但边界更清晰。
瘙痒程度: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但一般相对过敏性湿疹来说,瘙痒程度可能稍轻一些,不过也有个体差异,部分人接触强过敏原时也会有剧烈瘙痒。
过敏性湿疹
皮肤损害特点: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脱屑等多种皮疹形态,病变部位边界不清,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也可蔓延至全身,儿童面部过敏性湿疹较为常见,表现为面部弥漫性红斑、丘疹,边界不清,而成人可能在四肢等部位出现对称分布的多形性皮疹。
瘙痒程度:瘙痒剧烈,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搔抓,导致皮疹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剧烈瘙痒都会对其日常活动、睡眠等造成影响,儿童可能因瘙痒影响玩耍和休息,成人可能因瘙痒影响工作和社交。
四、诊断方面的区别
过敏性皮炎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接触史,包括近期接触过的物质、食物、吸入物等,了解发病前的接触情况对诊断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询问方式有差异,儿童需询问家长其生活环境中接触的物品、食用的食物等情况,成人则需详细询问工作环境、日常护肤用品使用等情况。
斑贴试验:对于考虑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斑贴试验是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皮肤,观察一定时间后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斑贴试验,但儿童皮肤较敏感,操作时需更加轻柔谨慎。
过敏性湿疹
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主要依据病史、皮疹特点(多形性、对称性、边界不清等)进行初步诊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过程、家族过敏史等情况,儿童过敏性湿疹的诊断需结合家长描述的发病情况以及典型的皮肤表现,而成人则需考虑其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对病情的影响。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血液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等检测过敏原,但过敏性湿疹的过敏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过敏性皮炎可能稍低,因为其发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检测时需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过敏原以及非过敏因素的影响。
五、治疗与预防区别
治疗
过敏性皮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关键,根据皮疹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病情轻时)缓解炎症、瘙痒等症状,若瘙痒剧烈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且注意剂量等问题,成人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
过敏性湿疹:同样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治疗上根据分期进行,急性期有渗出时需用湿敷等方法处理,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也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可能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但要谨慎使用并权衡利弊,儿童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成人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全身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预防
过敏性皮炎:预防重点是避免接触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如日常生活中仔细选择化妆品、饰品等,注意饮食中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在花粉季节等吸入性过敏原活跃时期,过敏体质人群尤其是儿童要注意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过敏性湿疹:预防要注重保持皮肤屏障功能intact,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洗护用品,儿童要注意日常皮肤清洁后的保湿护理,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成年人要注意调节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减少精神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