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失明常见原因包括眼部疾病相关的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相关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失明后要紧急就医、进一步检查诊断并根据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的失明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要早治并细心护理,老年人要定期检查控制基础病,妊娠期女性要监测血压并谨慎用药。
一、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
(一)眼部疾病相关
1.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离,进而导致失明。例如,有研究表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一定比例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情况,其发病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受影响,因为病程通常更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是由于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引起的。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因新生血管的渗漏、出血、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最终导致失明。
2.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急剧升高,若不及时治疗,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视神经的严重损害,导致视力迅速下降直至失明;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眼压逐渐升高,缓慢地损害视神经,若未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也会逐渐导致视野缩小,最终失明,该病在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房角结构等会发生变化,更易患青光眼。
3.角膜病变
严重的感染性角膜溃疡,如细菌性角膜溃疡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扩散可导致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最终造成失明。例如,一些眼部卫生状况差的人群,如长期佩戴不合适隐形眼镜的人,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溃疡,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由于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恢复能力较差,也更易发展为严重的角膜病变导致失明。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
1.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或脑梗死影响到视觉中枢时,会导致失明。例如,脑梗死发生在枕叶视觉中枢区域,会引起对侧视野偏盲等视觉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这种情况在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且有上述基础疾病的人群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进而可能影响到视觉中枢导致失明。
2.心血管疾病
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也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相关并发症导致失明。视网膜动脉阻塞起病急,视力突然严重下降,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会导致视网膜缺血坏死,引起失明;视网膜静脉阻塞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因素有关,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等,严重时也会导致视力丧失。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血管的病变,进而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更需密切关注眼部情况。
二、眼睛失明后的应对措施
(一)紧急就医
一旦发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应立即前往眼科急诊就医。因为很多导致失明的原因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治疗,例如视网膜动脉阻塞需要在黄金时间内(通常认为是90分钟内)进行急救处理,以恢复视网膜血流,挽救视力。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提供病史,包括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眼部外伤等情况,以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二)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如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眼部B超等,必要时还会进行全身相关检查,如血糖、血压、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导致失明的具体原因。例如,对于怀疑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眼部病变导致失明的患者,全身检查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准确诊断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根据病因治疗
1.针对眼部疾病的治疗
如果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根据病情可能采取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激光治疗可以封闭视网膜的无灌注区等病变区域,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病情较严重,如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的患者。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如果是湿性类型,可能会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眼内注射治疗,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保存视力。
对于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需要紧急降低眼压,可通过药物(如甘露醇、毛果芸香碱等)、激光或手术等方式降低眼压,挽救视神经;开角型青光眼则主要通过药物降低眼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角膜病变引起的失明,若为感染性角膜溃疡,会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角膜溃疡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用凝胶,真菌性角膜溃疡使用抗真菌药物等,同时进行眼部的局部护理等。
2.针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如果是脑血管疾病导致视觉中枢受损,需要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脑出血患者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等,脑梗死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还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来促进视觉功能的部分恢复,但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视觉中枢功能,恢复可能较为困难。对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视网膜血管阻塞等情况,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相关指标,改善心血管功能,以稳定病情,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
三、不同人群眼睛失明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常见原因
儿童眼睛失明可能由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引起,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也可能是由于一些遗传性眼病导致,例如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等。还有可能是在儿童期发生的眼部外伤,如眼球穿通伤等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导致失明。
2.注意事项
儿童眼睛失明后,家长要更加细心护理,避免儿童眼部再次受伤。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先天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视力,因为儿童视觉发育有关键期,早期手术有助于视觉功能的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监测眼部情况和全身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身和眼部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
(二)老年人
1.常见原因
老年人眼睛失明常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这些疾病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
2.注意事项
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底,高血压患者要监测眼压等。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以延缓眼部疾病的进展。如果已经出现失明情况,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止因视力丧失而发生跌倒等意外,家人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帮助老年人适应失明后的生活。
(三)妊娠期女性
1.常见原因
妊娠期女性眼睛失明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此外,一些妊娠期的内分泌变化等也可能影响眼部健康。
2.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妊娠因素,用药等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也会权衡母婴的安全,采取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来处理眼部疾病,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