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有临床表现症状表现为发热多为持续性、咳嗽较突出及有乏力等其他症状体征表现包括肺部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闻干湿啰音及有肺外多系统表现影像学胸部X线有多种形态及病变分布情况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病变及观察范围程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可正常或轻度变化CRP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抗体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3-4周达高峰IgG抗体出现晚双份血清4倍及以上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核酸检测可早期诊断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婴幼儿期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广泛间质性改变多见学龄前期咳嗽较明显肺外表现相对少学龄期及青春期临床表现相对典型检查符合特征与其他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高热重咳嗽咳痰重体征明显白细胞等升高明显痰培养有致病菌而支原体肺炎相反病毒性肺炎发热中等度咳嗽稍轻肺外表现少相关病毒检测阳性而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测阴性影像学也有不同。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热程可持续1-3周。不同年龄段小儿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发热相对不典型,部分仅表现为低热或无明显发热;年长儿发热相对更明显。例如一些研究显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中,约70%的患儿有发热症状,热型以不规则热多见。
2.咳嗽:咳嗽较为突出,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能有少量黏痰,少数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剧咳。咳嗽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有的患儿咳嗽症状会持续数周甚至更久。比如有研究观察到,支原体肺炎患儿咳嗽症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3周。
3.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乏力、头痛、咽痛、胸痛等症状。乏力表现为小儿活动耐力下降;头痛程度不一,有的小儿可能只是轻微头痛,有的则相对明显;咽痛是因为咽喉部受炎症影响;胸痛多为隐痛,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可加重。
(二)体征表现
1.肺部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与剧烈咳嗽症状不一致。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干湿啰音,但体征相对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较轻。例如有些患儿肺部听诊仅能听到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而胸部X线或CT显示有较明显的肺部炎症改变。
2.肺外表现:小儿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出现肺外多系统的表现,如皮肤可出现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等;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等,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神经系统可出现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无力等;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发生率有所不同,比如皮肤表现约占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10%-20%左右。
二、影像学特征
(一)胸部X线表现
1.多种形态: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等。支气管肺炎改变时可见肺纹理增粗、模糊,伴有小片状阴影;间质性肺炎改变则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呈网状或条索状阴影;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可累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2.病变分布:病变可呈单侧或双侧分布,以单侧病变多见,左下肺较为常见,但也可累及其他肺叶。例如在临床观察中,约60%-70%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X线表现为单侧病变,其中左下肺受累占比较高。
(二)胸部CT表现
1.更清晰显示病变:胸部CT相较于X线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可发现肺部的细微病变。能看到肺内磨玻璃影、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磨玻璃影表现为肺内局部密度轻度增高,呈云雾状;实变影则是肺组织密度增高,呈实性改变;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肺内小叶间隔呈线条状增厚。
2.可观察病变范围及程度:通过CT能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明确病变是局限于某一肺叶的部分区域还是累及整个肺叶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特征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可相对增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多在(5-15)×10/L之间,当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明显增高。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而约30%-40%的患儿可有轻度白细胞增高。
2.C反应蛋白(CRP):CRP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升高幅度不如细菌感染时明显。如果CRP明显升高,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
(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1.IgM抗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3-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支原体感染。例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若IgM抗体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支原体肺炎。
2.IgG抗体:IgG抗体出现相对较晚,感染后2-3周开始升高,可维持较长时间,甚至数月。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及以上升高提示近期感染。
(三)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可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该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快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症状出现早期,还未出现抗体阳性的患儿。
四、不同年龄段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特征差异
(一)婴幼儿期(<3岁)
1.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多不规律,咳嗽相对较轻,肺外表现相对较多见。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支原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中约30%可出现呼吸急促症状,而年长儿呼吸急促发生率相对较低。
2.影像学特点:胸部X线或CT表现可能相对更广泛,间质性肺炎改变较为常见,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可能更易出现双肺弥漫性的间质性改变。
(二)学龄前期(3-6岁)
1.症状表现:咳嗽症状相对较明显,可出现中度发热,肺外表现较婴幼儿期相对少一些,但仍可能有部分患儿出现肺外表现。例如此年龄段患儿肺外表现发生率约为10%-15%左右。
2.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相对更容易出现阳性结果,核酸检测也能较好地辅助诊断。
(三)学龄期及青春期(≥6岁)
1.临床表现相对典型:发热、咳嗽等症状相对更典型,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热程相对明确。肺外表现相对可预测一些,如皮肤、心血管等系统的肺外表现有一定的发生规律。
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各项检查结果相对更符合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特征,诊断相对容易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判断。
五、与其他肺炎的鉴别特征
(一)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
1.临床表现:细菌性肺炎多起病急,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咳嗽咳痰症状相对更重,可伴有脓痰,肺部体征相对更明显,如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等。而支原体肺炎发热热程较长,咳嗽以干咳为主,肺部体征相对较轻。例如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和CRP多明显升高,而支原体肺炎一般白细胞和CRP升高不如细菌性肺炎明显。
2.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肺炎痰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而支原体肺炎痰培养无细菌生长,肺炎支原体相关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
(二)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
1.临床表现:病毒性肺炎发热一般为中等度热,咳嗽症状相对支原体肺炎可能稍轻,肺外表现相对较少。例如普通病毒性肺炎患儿肺外表现发生率约为5%左右,而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发生率相对较高。
2.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肺炎相关病毒的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而肺炎支原体相关检测阴性。影像学上病毒性肺炎也有其自身特点,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比如病毒性肺炎胸部X线可能以双肺纹理增多、点片状阴影为主,而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