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部分人因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而自愈,但多数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长期携带病毒可能导致肝脏持续损伤,逐渐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风险。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但部分人早期无明显表现,易被忽视。通过乙肝五项检测可确诊,若表面抗原阳性则提示感染,而病毒DNA定量检测能评估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预防乙肝需接种乙肝疫苗,这是最有效的手段。若已感染,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及病毒DNA检测,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乏力、黄疸或肝区疼痛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前往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遵医嘱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