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嗜睡的原因包括血清素水平紊乱、下丘脑功能失调、动力缺乏与意志减退、药物副作用影响、睡眠结构异常等。

1.血清素水平紊乱
血清素是调节情绪和睡眠的关键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血清素分泌不足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睡眠-觉醒周期失调,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夜间睡眠质量差,形成“越睡越累”的恶性循环。
2.下丘脑功能失调
下丘脑是控制昼夜节律和能量代谢的中枢,抑郁症可能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干扰正常睡眠结构,使患者即使长时间卧床仍感疲惫。
3.动力缺乏与意志减退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兴趣丧失、精力下降,患者可能因缺乏行动意愿而长时间卧床,这种“被动嗜睡”并非生理需求,而是心理动力不足的表现,常伴随情绪低落、自责感。
4.药物副作用影响
部分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可能引发镇静效应,导致日间嗜睡;若患者同时服用镇静类安眠药或抗焦虑药,药物叠加作用会进一步加重困倦感,需定期评估用药方案。
5.睡眠结构异常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或浅睡眠增多,导致夜间睡眠碎片化。为补偿睡眠不足,患者可能通过白天长时间补觉来缓解疲劳,反而打乱昼夜节律,加重嗜睡。
此外,抑郁症常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共病,这些疾病本身可能引发疲劳感。例如,甲减患者代谢率降低,易出现嗜睡、畏寒等症状,与抑郁症的疲劳表现叠加,需通过体检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