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可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保肝治疗等方法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患者需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肝脏得到充分休息,促进肝功能恢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同时,需严格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或保健品,防止加重肝脏损伤。
2.病因治疗
如果为病毒性肝炎,如乙肝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脏进一步损伤,如拉米夫定等;丙肝则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实现较高治愈率,如干扰素等。如果是酒精性慢性肝炎,首要措施是严格戒酒,切断酒精对肝脏的持续损害;非酒精性则需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异常,从源头减少肝脏负担。
3.对症支持治疗
当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时,需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改善营养状况。如果伴随黄疸,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退黄药物,如茵栀黄等;对于合并腹水的患者,需适当限制钠水摄入,同时根据情况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腹腔积液对身体的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4.保肝治疗
保肝治疗主要通过使用药物保护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脂质代谢。使用保肝药物时需遵循医嘱,避免盲目用药加重肝脏负担,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评估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