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传播途径包括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一、经血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
过去由于对献血者筛查不严格,输入含有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血液或血制品曾是丙肝重要的传播途径。随着筛查手段的不断完善,这种传播方式已大幅减少,但仍存在因检测窗口期等因素导致感染的可能。对于有输血史的人群,尤其是在丙肝筛查不普及时期接受过输血的人,需提高警惕。年龄较大人群若有既往输血经历,应关注自身丙肝相关指标检测。
2、共用注射器
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注射器是丙肝传播的高危行为。吸毒人群由于频繁共用注射器,使得HCV极易在人群中传播。这类人群年龄跨度较广,男性居多,且生活方式特殊,感染风险较高,需特别注意避免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
二、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可能将HCV传给婴儿。母亲体内HCV病毒载量较高时,母婴传播的风险相对增加。对于有丙肝感染史的孕妇,需在孕期密切监测病毒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孕妇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母婴传播的概率,需综合评估。
三、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存在感染丙肝的风险。性传播的风险与性伴侣的数量、是否使用安全套等因素有关。有多个性伴侣且不使用安全套的人群,感染丙肝的几率会增加,无论男女,都应注意安全性行为。年龄较轻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更需重视,通过使用安全套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还需要注意,对于有纹身、穿耳洞等经历的人群,要关注操作机构的消毒情况,若存在风险,应及时进行丙肝相关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