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上长肿瘤通常可以采取明确肿瘤性质、手术切除、微创消融、靶向与免疫治疗、介入栓塞疗法等措施进行处理。

1、明确肿瘤性质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需通过超声、CT、MRI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等综合判断。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且生长缓慢,可定期观察;恶性肿瘤如肝癌需进一步评估分期,早期以根治性治疗为主,中晚期则需综合治疗控制病情。
2、手术切除治疗
对于早期局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小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实现根治;肝移植术则用于无法局部切除的多发性肿瘤或严重肝硬化患者,需严格匹配供体。术后需监测肝功能及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3、微创消融技术
射频消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灭活肿瘤,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孤立性肿瘤,尤其适合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需在影像学引导下精确定位,靠近大血管或胆管的病灶需谨慎操作,可能需重复治疗以达到完全消融。
4、靶向与免疫治疗
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需基因检测筛选敏感人群,常见副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适用于特定基因特征的晚期患者,但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
5、介入栓塞疗法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血供并局部释放药物,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该方法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但可能引起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需多次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若出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尽快前往肿瘤科或肝胆外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及肝毒性药物,适量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家属应学习识别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前驱症状,家中备妥乳果糖等应急药物,出现呕血或意识障碍立即送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