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危害,如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导致全身消耗症状、引发肺外结核、传染性带来的社会问题、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

1.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会破坏肺部组织。结核分枝杆菌在肺内繁殖,可导致肺部出现炎症、渗出、坏死等病理改变。例如,会使肺泡受到影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且咳痰可持续2周以上,部分患者还会有咯血表现,若病变累及大血管,可能出现大量咯血,严重时可阻塞气道,危及生命。
2.导致全身消耗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消耗性病原体,会使患者处于慢性消耗状态。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长期的消耗会使患者体质下降,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更容易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
3.引发肺外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液等途径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发肺外结核。常见的有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肾结核等。例如,结核性脑膜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且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骨结核会破坏骨骼结构,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脊柱结核可能导致脊柱畸形、截瘫等。
4.传染性带来的社会问题
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未被有效隔离和治疗时,会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给周围人群,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工厂、医院等,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压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疫情防控和患者的管理。
5.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等。这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患者需要承担药物费用、检查费用等。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不能坚持规范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耐药肺结核,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和经济成本。
患肺结核后需及时就医检查,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