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与自身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需排查诱因,药物治疗分抗组胺药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避免诱因和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个体情况长期管理监测来控制病情但完全彻底治愈有挑战部分患者会反复。
一、明确病因与诱因排查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药物、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首先需要仔细排查可能的诱因,如是否有持续的感染病灶(如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否接触新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吸入物等)、是否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引发荨麻疹的药物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诱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物过敏引发,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因激素变化影响而发病。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作用持久、嗜睡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可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谨慎,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且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其他药物:对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能会用到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评估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生物制剂则是针对特定发病机制的药物,有其相应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三、非药物干预
1.避免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已经明确的诱因,如避免接触特定过敏原、积极治疗感染病灶等。对于有明确食物诱因的患者,要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对于因环境因素诱发的患者,要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接触可能的过敏原。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荨麻疹。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后的保暖等情况,避免因受凉等引发荨麻疹发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家长对病情的认知和护理,帮助家长了解如何避免诱发因素,以及正确观察儿童病情变化等。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尽量避免诱发因素等,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才考虑使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3.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抗组胺药与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关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要实现慢性荨麻疹的较好控制甚至临床治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从明确病因诱因、合理选择药物治疗、积极进行非药物干预以及关注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等多方面入手,通过长期的管理和监测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完全彻底治愈慢性荨麻疹也存在一定挑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需要患者和医生长期密切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