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月经改变(经量增多、周期改变)、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腹部可摸到包块,压迫膀胱致尿频尿急等,压迫直肠致大便不畅等)、白带增多、腹痛腰酸下腹坠胀(肌瘤红色变性或蒂扭转时急性腹痛,平时有腰酸下腹坠胀)、其他症状(不孕或流产、贫血等),且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
月经周期改变: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而肌壁间大肌瘤可使月经周期延长。这是因为肌瘤影响了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干扰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规律。比如,原本月经周期为28-30天,患病后可能变为20天左右就来一次月经。
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腹部包块:当肌瘤较小时,腹部难以触及包块,当肌瘤增大,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可在腹部摸到包块。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由于子宫位置相对固定,更容易摸到包块。患者自己可感觉到腹部有质地较硬的肿块,有时可伴有下坠感。
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较大的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如肌瘤压迫膀胱颈部,还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例如,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每次尿量不多,严重时可能无法自行排尿,需要借助导尿等方式解决。
压迫直肠:子宫后壁的肌瘤,尤其是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有不尽感等。如果肌瘤压迫直肠严重,还可能导致便秘等情况。
白带增多
子宫肌瘤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的情况,尤其是黏膜下肌瘤,由于其表面容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导致白带增多,有时甚至可出现脓血样、有异味的白带。例如,患者的白带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质地可能变得稀薄,颜色发黄或带有血丝,且伴有难闻的气味。
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腹痛: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腹痛症状,但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有发热。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患者会感到下腹部疼痛较为剧烈,同时可伴有体温升高。另外,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也可出现急性腹痛。比如,患者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呈绞痛样,难以忍受。
腰酸、下腹坠胀:肌瘤常引起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尤其是在月经期、劳累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肌瘤的存在刺激子宫收缩,以及肌瘤对周围组织的牵拉等原因导致。例如,患者在月经期间会感觉腰部酸痛明显,下腹部有坠胀感,活动后这种不适会加重。
其他症状
不孕或流产:黏膜下肌瘤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肌壁间肌瘤过大时可妨碍受精卵着床或导致早期流产。据相关研究统计,约有25%-40%的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或流产的情况。例如,一对夫妻备孕多年未成功,经检查发现是女方患有黏膜下肌瘤,影响了受孕。
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这是因为慢性失血导致体内血红蛋白减少,影响了氧气的运输和供应。比如,患者会经常感到疲倦,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面色看起来很苍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子宫肌瘤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子宫肌瘤对生育的影响;绝经后的女性子宫肌瘤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来说患病风险可能更高,症状表现也可能有其特点。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子宫肌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