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细菌侵犯牙周组织致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破坏牙周支持组织是成人牙齿丧失主要原因,其症状有牙龈炎症相关的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相关的溢脓、牙齿松动移位,牙槽骨吸收相关的牙齿敏感、咀嚼功能下降,不同年龄人群及女性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表现有差异。
一、牙周炎的定义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二、牙周炎的症状
1.牙龈炎症相关症状
牙龈红肿:牙龈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牙龈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脆弱。例如,长期患有牙周炎的患者,牙龈往往不再呈现健康时的淡粉色,而是明显红肿,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不同年龄人群牙龈红肿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和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佳,也可能较快出现牙龈红肿情况,而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本身有一定退变,炎症导致的红肿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仍存在。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就有轻度炎症的牙龈红肿加重,这与激素对牙龈血管的影响有关。
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这是牙周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毒素刺激牙龈组织,使牙龈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儿童在换牙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但需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鉴别。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萎缩,牙根暴露,刷牙时也可能更容易出血,且出血往往不易自行停止。
2.牙周袋形成相关症状
牙周袋溢脓:当牙周袋形成后,袋内的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会出现脓性分泌物。此时可观察到牙龈沟内有脓性的渗出物,有异味。不同年龄段人群牙周袋溢脓的表现类似,但儿童和青少年如果患有侵袭性牙周炎,可能会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出现较严重的牙周袋溢脓情况,而老年人患慢性牙周炎时,牙周袋溢脓可能是长期炎症的结果。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使牙周袋内的炎症反应加重,更容易出现溢脓现象。
牙齿松动移位:随着牙周组织的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牙齿会逐渐出现松动。初期松动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咀嚼无力,随着病情进展,牙齿松动度逐渐增加,严重时可出现牙齿移位,比如前牙可能向唇侧或舌侧移位。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的牙周组织发育异常,可能较早出现牙齿松动移位,而老年人由于牙槽骨生理性吸收,牙齿松动相对更常见,且移位情况也可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
3.牙槽骨吸收相关症状
牙齿敏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根暴露,当受到冷热刺激、酸甜刺激时,牙齿会出现敏感症状,表现为酸痛。例如,吃冷饮或喝热汤时会感到牙齿不适。不同年龄人群牙齿敏感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敏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而老年人牙根暴露较多,牙齿敏感更为常见。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组织的代谢,也可能使牙齿敏感情况加重。
咀嚼功能下降:由于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支持力不足,患者咀嚼食物时感觉无力,不能正常咀嚼硬物,影响进食效率和营养摄入。儿童咀嚼功能下降会影响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则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状况,还可能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增加胃肠消化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