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拔掉智齿的情况有智齿反复发炎(孕期反复发炎孕前可提前拔、发作超3次建议拔)、智齿引起邻牙病变(致邻牙龋坏等需拔)、智齿阻生(完全骨埋伏阻生可致牙槽骨吸收或囊肿需拔、混合牙列期阻生影响恒牙萌出需观察拔);可以保留智齿的情况有智齿萌出正常且有对颌牙(能参与咀嚼可保留)、智齿位置正且无不良症状(可通过正畸引导至正常位置且无不良症状可保留、口腔卫生好无不适症状可定期观察保留)。
一、需要拔掉智齿的情况
1.智齿反复发炎
当智齿萌出位置不正,如部分萌出,牙龈与智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其中,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智齿冠周炎,且反复发作。研究表明,智齿冠周炎每年发作次数超过3次时,就建议拔除,因为频繁发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生活,还可能引起邻近组织的感染,如扩散至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等,造成更严重的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症状。
对于女性,在孕期如果智齿反复发炎,由于孕期用药受限,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所以孕前若发现智齿有反复发炎倾向,也可考虑提前拔除。
2.智齿引起邻牙病变
智齿的生长可能会对相邻的第二磨牙造成压迫,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龋坏。有临床研究显示,约30%的第二磨牙龋坏是由于智齿的存在导致食物不易清洁,长期侵蚀所致。如果不及时拔除智齿,邻牙的龋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影响邻牙的健康和功能。
老年人如果智齿导致邻牙病变,由于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邻牙病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加速牙齿的松动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营养摄入。
3.智齿阻生
完全骨埋伏阻生的智齿,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牙槽骨,导致牙槽骨吸收。同时,阻生的智齿还可能形成囊肿,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有影像学资料显示,约5%-10%的阻生智齿会引发颌骨囊肿,一旦发现阻生智齿有形成囊肿的趋势,应尽快拔除。
儿童时期发现阻生智齿相对较少,但如果是混合牙列期发现的阻生智齿,也需要密切观察其对恒牙萌出的影响,若影响明显,也需考虑适时拔除。
二、可以保留智齿的情况
1.智齿萌出正常且有对颌牙
当智齿能够正常萌出,与对颌牙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时,是可以保留的。正常萌出的智齿能够参与咀嚼功能,帮助磨碎食物,提高咀嚼效率。例如,部分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上颌智齿相对应,形成正常的咬合接触,这种情况下保留智齿有助于维持口腔的正常咀嚼功能。
对于年轻人,牙齿的咀嚼功能对消化等全身健康都有重要影响,保留正常萌出且有对颌牙的智齿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咀嚼功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而对于一些生活方式较为注重口腔功能维护的人群,保留正常的智齿也能更好地维持口腔的整体功能状态。
2.智齿位置正且无不良症状
有些智齿虽然是阻生状态,但通过正畸等手段可以将其引导至正常位置,并且在引导后没有出现炎症等不良症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保留。例如,通过正畸治疗将阻生的智齿移动到正常的牙列位置,使其能够正常行使功能,同时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问题。
对于一些有正畸需求且智齿阻生但有保留价值的患者,如青少年,在进行正畸治疗时可以考虑对阻生智齿进行引导复位,保留其功能。而对于一些口腔卫生维护较好的人群,即使智齿位置稍有异常,但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也可以考虑保留,定期观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