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毒细菌感染等致抵抗力下降引发,症状起病急有鼻咽部及全身表现,慢性因急性反复发作等致,有鼻咽不适等表现,诊断靠体格和实验室检查,预防要良好生活习惯等,注意事项分急慢性不同情况。
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分为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
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常见的细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诱发急性鼻咽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鼻咽炎,且年龄较小的儿童症状可能相对更重,同时,儿童如果生活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被动吸烟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起病较急,初起时可有鼻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可伴有咽痛、咳嗽,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婴幼儿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慢性鼻咽炎
病因:多为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鼻咽部、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与有害气体刺激等原因引起。长期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导致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对于一些患有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慢性鼻咽炎的情况,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衰退,也可能因多种因素导致慢性鼻咽炎的发生。
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鼻咽部,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儿童患有慢性鼻咽炎时,可能会出现反复清嗓、咳嗽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更加留意其鼻咽部的不适表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前鼻镜或鼻咽镜检查鼻咽部黏膜情况,急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慢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黏稠分泌物附着。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急性鼻咽炎患者,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辅助判断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受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儿童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散步等,但要注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长时间外出。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接触过敏原,有过敏史的人群要尽量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对于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鼻咽部。
注意事项:急性鼻咽炎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因为婴幼儿急性鼻咽炎容易出现高热,要密切监测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慢性鼻咽炎患者要避免烟酒刺激,减少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环境。老年慢性鼻咽炎患者要定期体检,关注全身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因为全身状况对慢性鼻咽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