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1期有多种表现,骨骼相关有骨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基础病史者更明显)和相对少见的病理性骨折;血液系统相关有贫血(骨髓瘤致正常造血空间被占、红细胞生成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相关表现(骨髓瘤致巨核细胞生成受影响、血小板生成减少);其他系统相关有肾功能损害早期可能无特异症状但可通过检查发现指标异常(因轻链蛋白等损伤肾小管),还有易感染倾向(因骨髓瘤细胞分泌物质抑制正常免疫细胞功能)。
一、多发性骨髓瘤1期的一般症状
(一)骨骼相关表现
1.骨痛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人群骨痛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患者常出现骨骼疼痛,多为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的疼痛。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破坏骨组织,释放出某些细胞因子,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例如,研究发现骨髓瘤细胞会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引起骨质破坏,进而引发骨痛。
生活方式上,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骨痛的感觉,而适当的休息可能会使疼痛有所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骨质疏松等疾病,骨髓瘤导致的骨痛可能会更加明显。
2.病理性骨折
在1期时,病理性骨折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由于骨髓瘤破坏了骨组织,使骨骼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骨折。比如患者日常活动中轻微的弯腰、转身等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不同性别在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概率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性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等因素,在骨髓瘤导致骨折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骨密度的情况。
(二)血液系统相关表现
1.贫血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占据正常造血空间,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造血功能有所减退,骨髓瘤导致的贫血可能会更明显。生活方式上,贫血会使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患者,贫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密切关注心功能情况。
2.血小板减少相关表现
血小板减少时,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或者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影响巨核细胞的正常生成,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时的出血风险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等因素,出血后可能止血相对困难。
二、其他系统相关表现
(一)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1.早期可能的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轻度损害,在1期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但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肌酐等肾功能指标的异常。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如轻链蛋白等,经肾脏排泄时可能会损伤肾小管等结构,影响肾功能。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骨髓瘤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
(二)感染相关表现
1.易感染倾向
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影响,1期患者可能就有易感染的倾向,如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骨髓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会抑制正常免疫细胞的功能,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不同性别在感染发生的部位等方面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感染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需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等方面来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