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育龄女性多有遗传、内分泌失调等病因,表现为月经失调、高雄激素、卵巢多囊、肥胖等,对育龄和青春期女性有不同影响,诊断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标准,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促排卵等。
一、定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其特征是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卵巢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等。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PCO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PCOS患者,其亲属发病风险增高。
2.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频率增加,使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增多,促卵泡生成素(FSH)相对不足,导致卵巢雄激素分泌增加,影响排卵。
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约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机体为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进而促进卵巢雄激素合成,加重排卵障碍。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多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天至6个月)或闭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经期或经量无规律性。
2.高雄激素表现
多毛:常见上唇、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出现粗长毛发。
痤疮:多发生于面部、胸背部,伴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
脱发:主要是头顶的头发进行性稀少。
3.卵巢多囊改变:通过B超检查可见卵巢增大,单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增大(>10ml)。
4.肥胖: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1.育龄女性
生育方面:因排卵障碍,PCOS患者受孕困难,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进行促排卵治疗等干预措施来帮助受孕。
远期健康风险:长期PCOS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需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血糖、血脂、妇科检查等。
2.青春期女性
月经问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需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生长发育:高雄激素表现可能影响青春期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及身体外形,需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干预。
五、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临床和(或)生化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改变(B超下单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2-9mm卵泡,和(或)卵巢体积>10ml)。
六、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的PCOS患者,减轻体重是重要的基础治疗。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和增加运动量,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可恢复排卵及月经规律。
2.调节月经周期:对于月经失调的患者,可使用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来调节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等。
3.降低雄激素水平:对于有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表现的患者,可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来降低雄激素水平。
4.促排卵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及调节月经周期等基础上,可使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进行促排卵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