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输血有适应证,急性者血红蛋白<60g/L等需输血,慢性者血红蛋白70-80g/L左右且有症状时考虑;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选洗涤红细胞;输血时开始速度慢,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血后要监测血常规和溶血相关指标。
一、溶血性贫血输血的适应证
1.急性溶血性贫血
当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如血红蛋白迅速下降,伴有明显的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且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要考虑输血。例如,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时,短时间内血红蛋白快速下降,机体无法代偿,此时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
对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的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应紧急输血。
2.慢性溶血性贫血
对于长期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若在稳定期血红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相关症状,如活动后气促加重等,当血红蛋白低于70-80g/L时可考虑输血。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慢性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影响生活质量时,可通过输血改善症状。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1.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首先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然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入的血液与患者血型相容。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交叉配血结果的判断,需要采用特殊的配血方法,如盐水介质配血、酶介质配血或抗球蛋白试验配血等。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能会导致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此时需要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进行交叉配血,以找到相容的血液。
2.血液成分的选择
一般选择洗涤红细胞,因为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对血浆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存在自身抗体与血浆成分反应,洗涤红细胞去除了大部分血浆成分,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儿童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更倾向于选择洗涤红细胞,减少非红细胞成分输入对儿童机体的影响。
三、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输注速度
开始输血时速度要慢,一般先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输注,观察15-30分钟,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但一般不超过每分钟5ml。对于老年溶血性贫血患者或心功能不全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速度更要缓慢,防止因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例如老年溶血性贫血患者,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快速输血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2.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输血不良反应。对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输血过程中更要严密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四、输血后的监测
1.血常规监测
输血后要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输血效果。一般在输血后24-48小时复查血常规,了解红细胞上升情况。例如,输血后血红蛋白较输血前升高幅度是否达到预期,判断输血是否有效。
2.溶血相关指标监测
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后要监测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等溶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如果输血后这些指标仍然升高或进一步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迟发性输血反应或自身溶血仍在进展,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