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期常见由过敏原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吸入性过敏原引发,有鼻痒、阵发性喷嚏等鼻部症状及眼痒等鼻外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症状体征检查、过敏原检测诊断,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鼻炎鉴别,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关注其因鼻塞的相关影响。
一、定义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期常见的由过敏原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引发,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鼻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眼痒、咽痒、咳嗽等鼻外表现。
二、发病机制
过敏原首次进入儿童机体时,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IgE结合于鼻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与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进而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及鼻黏膜水肿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一)鼻部症状
1.鼻痒:儿童常表现为反复揉鼻、抠鼻等动作,因年龄较小可能通过哭闹、烦躁等方式表达不适。
2.阵发性喷嚏:多为连续性发作,次数较多,可多达数十个。
3.大量清水样鼻涕:鼻腔分泌物清晰、稀薄似水样。
4.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单侧或双侧鼻塞,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睡眠。
(二)鼻外表现
可伴有眼痒、流泪、结膜充血;咽痒、咳嗽;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等情况,婴幼儿可能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喂养困难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儿童家族过敏史、既往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接触过敏原的时间及环境等,如是否在花粉季症状加重、是否居住环境尘螨较多等。
(二)症状体征检查
鼻黏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肿大,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三)过敏原检测
1.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儿童皮肤,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儿童对该过敏原过敏,数分钟内可出现皮肤风团样反应,可初步判断过敏原种类。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儿童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辅助判断过敏原。
五、鉴别诊断
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鼻炎等鉴别。血管运动性鼻炎无明确过敏原,症状可因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非变应原因素诱发;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病程相对较短,鼻黏膜多为充血表现而非苍白水肿。
六、治疗原则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改善儿童居住环境,如定期清洁尘螨、使用空气净化器、花粉季关闭门窗等,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儿童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型及剂量。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儿童使用需权衡利弊,严格遵循医嘱。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症状,如环境管理等。对于药物治疗,应在医生专业评估后使用,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注意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同时,关注儿童因鼻塞导致的睡眠、呼吸及生长发育影响,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