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引发因素包括血管压迫因素(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易受血管迂曲、硬化等改变压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约80%-90%由血管压迫引起,老年人群占比相对高)、神经损伤因素(外伤引起神经损伤,如颅底骨折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三叉神经;医源性神经损伤,如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可能造成三叉神经损伤)、其他因素(桥小脑角区肿瘤压迫三叉神经引发疼痛相对少见;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因脱髓鞘改变影响三叉神经传导致痛,患者中患病概率高于正常人群)。
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REZ)是容易受到血管压迫的部位。正常情况下,血管与神经之间有脑脊液缓冲,当血管发生迂曲、硬化等改变时,可能会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例如,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前下动脉等血管的异常迂曲,可压迫三叉神经REZ区,导致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改变,使神经冲动发生短路,从而引发三叉神经痛。这种血管压迫因素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占比较大,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90%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的。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发生硬化等改变的概率增加,因此老年人群中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比例相对较高。
神经损伤因素
外伤引起神经损伤
头面部的外伤,如颅底骨折、面部的严重撞击伤等,可能直接损伤三叉神经。当三叉神经受到外伤后,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破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发三叉神经痛。例如,颅底骨折时骨折碎片可能直接刺伤三叉神经,或者外伤引起神经周围的血肿压迫神经,都可能导致神经纤维的损伤和功能紊乱,最终引发疼痛症状。这种情况在有头面部外伤病史的人群中需要重点关注,外伤后的神经修复过程如果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生。
医源性神经损伤
在一些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颅底手术等操作中,有可能造成三叉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比如,牙科手术中过度牵拉、肿瘤切除手术时对三叉神经的误操作等。手术过程中对三叉神经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如手术导致神经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都可能引起三叉神经痛。对于接受过相关颅底或头面部手术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因为医源性损伤可能在术后一段时间逐渐显现出疼痛表现。
其他因素
肿瘤因素
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如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可压迫三叉神经导致疼痛。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压迫三叉神经,使神经受到刺激或破坏,从而引发三叉神经痛。这类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针对肿瘤进行相应的治疗。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有桥小脑角区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处理,降低三叉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累及三叉神经。由于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改变,影响了三叉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导致神经冲动的异常传导,从而引发三叉神经痛。患有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三叉神经痛的概率比正常人群要高。这类患者需要在治疗原发神经系统疾病的同时,关注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变化,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来缓解疼痛。在儿童和成年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等治疗手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