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与免疫及非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伴瘙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诊断靠医生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实验室检查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荨麻疹各有特点儿童与食物过敏病毒感染等诱因密切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疾病等有关。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又被称为风疹块。它主要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发病机制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较为常见,比如Ⅰ型超敏反应。当机体接触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过敏原并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等表面的受体结合,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组胺等介质作用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的典型症状。另外,非免疫因素也可引起,例如物理刺激(如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可呈鲜红色、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通常突然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退,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累及消化道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累及呼吸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
病程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内,起病较急,常能找到明确的诱因,经过治疗后大多可在短期内痊愈;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且每周至少发作2次,诱因往往不明确,病情容易反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诊断方法
医生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的时间、诱因、症状特点(如风团出现及消退的时间、瘙痒程度等)、既往是否有类似发作、是否有过敏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仔细检查,观察风团的形态、大小、分布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血清学检查可检测过敏原等,但过敏原检测结果仅供参考,因为有时候检测出的过敏原不一定就是诱发患者荨麻疹的真正原因。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荨麻疹较为常见,其诱因可能与食物过敏、病毒感染等关系密切。儿童荨麻疹患者在护理上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受累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而且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寻找并避免可疑诱因等。
孕妇:孕妇患荨麻疹时,用药需要格外小心,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应尽量寻找可能的诱因并避免,在治疗上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等有关。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瘙痒时要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损伤,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在治疗荨麻疹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