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引发的炎症性病变,病因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病理是病原体侵入致脑实质免疫反应及炎性改变,临床表现有全身发热等全身症状和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有异常、影像学可发现病灶,治疗分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儿童、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特点需注意。
一、定义
急性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侵袭引发的炎症性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起病急骤,病情进展相对迅速。
二、病因分类
(一)病毒性感染
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多由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导致炎性反应。例如,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可引起颞叶等部位的特异性病变。
(二)细菌性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感染可引发细菌性脑炎,细菌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进入脑实质引发炎症。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真菌(如新型隐球菌)、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等也可导致脑炎,但相对少见。
三、病理机制
病原体侵入脑实质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脑实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1.全身症状: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以上,还可能伴有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
2.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抽搐(可表现为肢体抽搐、惊厥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等)。不同病因引发的脑炎症状有差异,例如病毒性脑炎症状轻重不一,而细菌性脑炎病情往往较重,可能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可能有异常改变。通过病原学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体。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脑实质内炎性病灶,表现为T2加权像高信号等异常改变,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头颅C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显示脑实质水肿等情况。
六、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病毒性脑炎可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性脑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
(二)对症支持治疗
1.降颅压: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减轻脑实质水肿。
2.控制惊厥:选用地西泮等药物控制抽搐发作。
3.维持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呼吸、循环等功能稳定,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七、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患病毒性脑炎等,起病可能更隐匿或进展快,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等变化,及时就医,且在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脑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迅速,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意识障碍加重、多器官功能损伤等,需加强病情监测,早期识别病情变化并积极干预。
(三)基础疾病患者
如有免疫抑制状态(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脑炎的风险较高,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调整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