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病变在鼻腔黏膜由过敏原引起有特定症状病程及预后有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鼻窦炎病变在鼻窦多由呼吸道感染或鼻腔结构异常引起有相应症状病程及预后有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一、发病部位
过敏性鼻炎主要病变在鼻腔黏膜,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
鼻窦炎病变部位在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等鼻窦黏膜的炎症。
二、病因
过敏性鼻炎:多由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小孩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不同年龄小孩接触的过敏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原敏感,学龄儿童可能更易对花粉过敏。
鼻窦炎: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等,鼻腔感染蔓延至鼻窦引发炎症;也可能是由于鼻腔结构异常(如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导致鼻窦引流不畅而诱发,比如小孩鼻腔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出现结构异常相关的鼻窦炎。
三、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喷嚏次数较多,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清水样鼻涕量较多;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鼻痒明显,小孩常表现出揉鼻等动作。症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常年性,季节性过敏通常与花粉季节相关。
鼻窦炎:全身症状较明显,小孩可能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局部症状有鼻塞、脓涕、头痛等。鼻塞程度比过敏性鼻炎可能更重,脓涕量较多,可伴有臭味。不同鼻窦的炎症可能有不同的局部表现,比如额窦炎可能有前额部疼痛,上颌窦炎可能有面颊部疼痛等。
四、病程及预后
过敏性鼻炎:如果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但容易反复发作。部分小孩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完善,症状可能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甚至发展为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如果转为慢性鼻窦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可能影响小孩的呼吸、睡眠及面部发育等,尤其对于低龄儿童,慢性鼻窦炎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可能导致面部骨骼发育异常。
五、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主要依靠病史(接触过敏原史、家族过敏史等)、症状表现,还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小孩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小孩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的反应。
鼻窦炎:需要结合症状、鼻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等。鼻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鼻腔及鼻窦开口的情况,看是否有黏膜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的结构、有无炎症、积液等情况,对于诊断慢性鼻窦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原则
过敏性鼻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勤换床单被罩减少尘螨接触、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等。对于合并哮喘的小孩,治疗需更加综合。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使用抗生素(如明确有细菌感染时)、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如果有鼻腔结构异常影响引流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应谨慎选择,尤其低龄儿童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慢性鼻窦炎,除了药物治疗,可能还需要进行鼻腔冲洗等辅助治疗来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