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脑膜炎时需从多方面评估,临床表现上儿童患脑膜炎有烦躁不安、易激惹、拒食、呕吐、前囟饱满、发热、抽搐等表现,成人常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是重要依据,可见压力升高等,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影像学检查中头颅MRI对诊断更敏感;病史方面需考虑近期感染史及基础疾病史,如免疫缺陷、糖尿病患者易患且病情不同,应及时就医通过多方面评估明确诊断以进行有效治疗。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儿童群体
儿童患脑膜炎时,婴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拒食、呕吐等表现,前囟饱满、张力增高是重要体征,还可能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部分婴儿可能出现抽搐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儿的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前囟能起到一定缓冲,但仍会有前囟饱满等表现,而发热是机体感染后的常见反应。
(二)成人群体
成人脑膜炎常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头痛通常较为剧烈,呈持续性,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颈项强直是脑膜刺激征的重要表现,即患者仰卧,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下巴不能贴近胸部。发热一般为高热,体温多在38.5℃以上,这是由于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脑脊液检查
这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生化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通过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可以找到病原菌,如细菌性脑膜炎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这对于明确脑膜炎的病原体类型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会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脑脊液成分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白细胞、蛋白、葡萄糖等指标变化规律相似。
(二)血常规检查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存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大致的感染类型,但不能确诊脑膜炎。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头颅CT或MRI检查
对于脑膜炎患者,头颅C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脑室扩大、脑实质改变等情况。而头颅MRI检查对脑膜炎的诊断更敏感,能发现脑膜强化等改变,有助于明确脑膜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颅骨和脑组织的发育特点,MRI检查相对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的病变情况。
四、病史方面
(一)感染史
患者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皮肤感染等病史很重要。比如中耳炎患者可能因为感染蔓延导致脑膜炎,有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患者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引起脑膜炎。不同年龄的人群感染途径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侵入脑膜,成人可能因耳部感染等引发脑膜炎。
(二)基础疾病史
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脑膜炎,且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也更复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合并感染,包括脑膜炎,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不同基础疾病对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影响,在判断是否为脑膜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
如果怀疑有脑膜炎,应及时就医,通过上述多方面的评估来明确诊断,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