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痛可能由耳部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急性、慢性)、外耳道炎(急性、慢性)、耳部外伤如外力撞击、挖耳不当、耳部肿瘤如外耳道肿瘤、中耳肿瘤、其他原因如气压变化、过敏反应、神经痛等引起若耳朵一直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耳部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日常要注意保护耳部避免受伤感染等情况发生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耳部表现。
一、耳部感染性疾病
1.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儿童的咽鼓管短、宽且直,病原体易侵入中耳。主要症状为耳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同时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40℃左右。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出等表现。
慢性中耳炎: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患者会反复出现耳部疼痛,疼痛程度一般相对较轻,但可能会间断发作,同时伴有耳流脓、听力减退等症状,长期慢性中耳炎还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等情况。
2.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多因外耳道皮肤外伤,如挖耳过度损伤皮肤后,细菌感染引起。游泳、洗澡后外耳道进水也易诱发。主要表现为外耳道皮肤红肿、疼痛,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外耳道有分泌物。
慢性外耳道炎:多由急性外耳道炎未彻底治愈,或局部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引起,如长期接触污水、耵聍(耳垢)刺激等。患者耳部可有不适感,间断性疼痛,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等,分泌物一般较少。
二、耳部外伤
1.外力撞击: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耳部组织损伤,引起疼痛。例如车祸、运动外伤等情况,耳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撞击后,除了耳痛外,还可能伴有耳部出血、鼓膜穿孔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听力。
2.挖耳不当:用力过猛挖耳,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外耳道出血、感染等。儿童由于好奇心强,挖耳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注意引导儿童避免不当挖耳行为。
三、耳部肿瘤
1.外耳道肿瘤:外耳道乳头状瘤较为常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耳部阻塞感、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检查可见外耳道有新生物。
2.中耳肿瘤:中耳癌相对较少见,但也会引起耳部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血性耳分泌物、听力减退等症状,病情发展到后期还可能出现面瘫、眩晕等表现。
四、其他原因
1.气压变化: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下,气压变化过大可能导致中耳内外气压不平衡,引起耳痛,这种情况在航空性中耳炎中较为常见,患者会有耳闷、耳痛等症状,一般在气压平衡后可逐渐缓解,但严重时也可能导致鼓膜损伤等。
2.过敏反应:耳部皮肤接触过敏原,如某些耳部用药、化妆品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耳部瘙痒、疼痛、红肿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皮疹、鼻痒、打喷嚏等。
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累及耳部时,可表现为耳部的放射性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呈阵发性发作,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电击样痛等,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但可频繁发作。
如果耳朵一直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耳部相关表现,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要警惕耳部疾病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耳部,避免耳部受伤、感染等情况发生,如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游泳、洗澡后及时擦干外耳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