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会出现发热、贫血、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表现,发热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致免疫功能受影响易感染,贫血是正常造血受抑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出血倾向与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有关,肝脾淋巴结肿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相关组织器官所致,骨关节疼痛是骨髓腔内细胞增殖致压力增高及浸润骨膜刺激神经引起,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带其就医检查,高危儿童更要定期筛查。
一、发热
特点及相关情况:儿童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也可为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39℃甚至更高。发热原因主要是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影响正常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感染,从而出现发热表现。比如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其中包括正常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抗感染免疫细胞,其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使机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发热。
二、贫血
表现及机制: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相关表现。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占据骨髓空间,排挤了正常造血干细胞,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有序分化生成红细胞,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的正常数量来携带氧气供应全身组织器官。当白血病发生时,这种正常的造血调控被打破,红细胞生成不足,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就会出现上述贫血症状。例如,患儿在玩耍时原本精力充沛,但患白血病后可能很快就会感到疲惫,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就是因为贫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三、出血倾向
具体表现与原因: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还可能释放一些物质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在人体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破损处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而白血病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就容易出现出血症状,像皮肤可能会无缘无故出现一些小的瘀点、瘀斑,或者稍微磕碰后就容易出现淤青难以消退;鼻腔黏膜比较脆弱,也容易发生鼻出血,而且往往不容易止住。
四、肝脾淋巴结肿大
肿大情况及原理:部分患儿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可以侵犯骨髓外的组织器官,肝、脾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及免疫器官,淋巴结也是免疫相关组织,白血病细胞在这些部位浸润增殖,就会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例如,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患儿的肝脾肋下可触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也可能肿大,肿大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可能只是轻度肿大,有些则可能较为明显。
五、骨关节疼痛
疼痛特点与缘由:患儿可能会诉说骨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有时还可能出现胸骨压痛。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殖,使骨髓腔压力增高,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等组织,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比如儿童的骨骼还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髓腔相对较丰富,白血病细胞增殖对骨髓腔的刺激更为明显,就容易导致骨关节疼痛,而且胸骨压痛是白血病比较有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会重点检查患儿的胸骨部位是否有压痛。
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儿童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特别是对于有白血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健康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