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包括肌瘤致月经过多、异常出血致贫血经药物无效,压迫出现相关症状,引起疼痛保守无效,影响生育,怀疑恶变等;不建议手术的情况有无症状小肌瘤及全身情况不耐受手术者;手术方式有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和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特殊人群中妊娠期肌瘤需密切观察或依情况处理,绝经后肌瘤要定期随访防恶变且手术风险高,青少年患者需综合考虑生育等影响选择手术。
一、子宫肌瘤手术指征
1.肌瘤导致月经过多、异常出血致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长期月经过多可引起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通过手术去除肌瘤可纠正贫血。例如,有研究表明,因子宫肌瘤月经过多导致重度贫血的患者,手术治疗后贫血状况可显著改善。
2.肌瘤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压迫直肠导致便秘、排便困难等情况时需手术。如前壁较大肌瘤可能压迫膀胱,使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出现尿频等症状,手术解除压迫后症状可缓解。
3.肌瘤引起疼痛:肌瘤变性(如红色变性等)引起的剧烈腹痛,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肌瘤变性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产生疼痛,手术切除病变肌瘤可缓解疼痛。
4.肌瘤影响生育:肌瘤造成反复流产、不孕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较大肌瘤可能妨碍孕囊发育,手术剔除肌瘤有助于改善生育结局。
5.肌瘤怀疑恶变:虽少见,但当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绝经后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时,需考虑恶变可能,应手术明确并切除。
二、不建议手术的情况
1.无症状的小肌瘤:对于体积较小、无任何不适症状的子宫肌瘤,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可定期随访观察。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多可自行萎缩。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监测肌瘤大小变化。
2.全身情况不耐受手术者:如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创伤时,不宜手术。需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改善全身状况后再评估是否能手术,或采取保守治疗措施。
三、手术方式选择
1.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进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单个或多个肌瘤均可采用;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主要用于黏膜下肌瘤的治疗。
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的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阴道进行。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肌瘤情况适合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妊娠期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较常见,若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密切观察,多数在分娩后随子宫缩小而缩小;若肌瘤较大引起腹痛等症状,可在妊娠中晚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手术;若发生红色变性,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补液等,多数可缓解,仅少数需手术。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肌瘤一般会萎缩,但仍需定期随访。若绝经后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需警惕恶变可能,必要时手术。同时,绝经后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等功能,术后恢复也需更加精心护理。
3.青少年患者:青少年患子宫肌瘤相对较少,若患病,需综合考虑肌瘤情况及对生育、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青少年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肌瘤剔除术,但手术需谨慎,尽量减少对子宫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术后需密切随访肌瘤复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