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病原体感染诱因不同,如肺炎链球菌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常见,脑膜炎奈瑟菌通过飞沫传播易感染青少年,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经粪-口途径致儿童病毒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在免疫力降低时激活致成人儿童感染;新型隐球菌多见于免疫低下人群;头部外伤、医源性感染也可引发,不同年龄段诱因有别,生活方式等也影响,需关注头部外伤或有创操作后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儿童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后,细菌可能趁机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肺炎链球菌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有关。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容易传播。青少年是该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因为青少年社交活动频繁,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当脑膜炎奈瑟菌进入人体后,会侵入血液循环并到达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该菌可引起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然后细菌侵入血液,进而到达脑膜导致脑膜炎。随着疫苗的接种,其发病率已大幅降低,但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有发生风险。
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容易感染肠道病毒。病毒可经肠道入血,然后到达脑膜引发炎症。在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活跃,儿童感染风险增加。例如,在一些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局部流行。
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该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人体内潜伏,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发热、劳累等情况,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侵入脑膜导致感染。成人和儿童都可能感染,其中成人可能有口唇疱疹病史,病毒可沿神经侵入脑膜。
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后,真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然后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引起脑膜炎。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据统计,艾滋病患者中约有10%-30%会发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其他因素:
头部外伤:头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颅骨骨折,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颅骨进入脑膜引发感染。例如,头部外伤后如果伤口污染严重,细菌更容易侵入脑膜,增加脑膜炎的发生风险。
医源性感染:在一些医疗操作中,如腰椎穿刺、脑室引流等,如果消毒不严格,病原体可能侵入脑膜引起感染。特别是对于患有基础疾病需要进行这些有创操作的患者,如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等,医源性感染导致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不同年龄段人群脑膜炎的常见诱因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脑膜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相对多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更为常见。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个人卫生、居住环境拥挤等可能增加感染病原体的机会,从而提高脑膜炎的发生风险。如果有头部外伤或进行了有创医疗操作,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脑膜炎相关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