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阴道炎症常见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有相应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分泌物显微镜及pH值测定等检查,一般处理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不同类型阴道炎有针对性处理,哺乳期女性和有基础疾病产妇需特殊注意,可通过注意产后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来预防产后阴道炎症。
一、产后阴道炎症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产后阴道炎症常见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可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二、产后阴道炎症的检查方法
妇科检查:医生会对外阴、阴道进行观察,查看有无红肿、充血、溃疡等情况,同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泌物中有无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病)、假菌丝和芽生孢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毛滴虫(滴虫性阴道炎)等。
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不同类型阴道炎pH值有所不同,如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pH值>4.5,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pH值多为5-6.5等,可辅助诊断。
三、产后阴道炎症的处理措施
一般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产后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需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
避免搔抓外阴:搔抓可能会导致外阴皮肤破损,加重炎症或引起继发感染。
针对不同类型阴道炎的处理
细菌性阴道病: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但产后用药需考虑对哺乳的影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若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等。同时要注意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复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需全身用药,主要药物为甲硝唑,但哺乳期用药需暂停哺乳,待停药后再恢复哺乳。性伴侣也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用药时需格外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在选择药物治疗产后阴道炎症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婴儿的潜在影响,如选用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时,需暂停哺乳,待药物代谢后再恢复。
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有糖尿病的产妇,产后发生阴道炎症的风险较高,且容易复发。这类产妇除了针对阴道炎进行治疗外,还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阴道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五、预防产后阴道炎症的建议
注意产后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产后恶露期间,要及时更换卫生巾,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顺序由前向后,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
避免过早性生活:产后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过早性生活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增加感染阴道炎的风险,一般建议产后6周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再考虑恢复性生活。
增强身体抵抗力
合理饮食:产后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阴道炎的几率。
适当运动:根据身体恢复情况,产后适当进行运动,如产后康复操等,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