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按感染部位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有相应表现,皮肤癣菌喜温暖潮湿环境,经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人体自身因素易致发病,靠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治疗主要是抗真菌,需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
按感染部位分类及表现
头癣:主要发生于儿童,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可表现为头皮出现鳞屑性斑块、断发、脱发等。不同类型的头癣表现略有差异,如白癣初期为白色鳞屑性斑片,之后病发干枯易折断;黄癣会形成典型的碟形黄癣痂,伴有特殊臭味,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瘢痕性脱发。
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鳞屑,中央趋于消退,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发生与患者自身皮肤屏障功能、接触传染源等因素有关,比如接触了患有癣病的宠物或他人污染的物品等。
股癣: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男性多见,夏季高发。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发生于腹股沟部位的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伴有脱屑,边界清楚,瘙痒明显,常因搔抓等刺激导致局部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等。
手癣和足癣:手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手部皮肤所致,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足部皮肤引起。足癣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水疱型表现为足底或趾间出现深在性水疱;间擦糜烂型常见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白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鳞屑角化型则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增厚。手癣的表现与足癣类似,常单侧发病,先从一侧手指的指尖或指侧开始出现症状,逐渐扩展。
病因及传播途径
皮肤癣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如与癣病患者或患病动物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拖鞋、浴缸等物品)。人体自身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当皮肤有外伤、多汗、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皮肤癣菌而发病。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含糖量升高,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更容易发生癣病且病情可能更顽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感染头癣等。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来诊断癣。真菌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直接镜检是取病变部位的鳞屑、毛发或水疱内容物等,在显微镜下查找菌丝或孢子,若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即可初步诊断。真菌培养可以进一步确定致病的真菌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一些类似皮肤病进行鉴别,如银屑病、慢性湿疹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癣有相似之处,但通过真菌学检查等可以进行区分。
治疗原则
治疗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对于局部浅表的癣病,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乳膏或溶液。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泛发性的癣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功能影响等风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患者的衣物、毛巾等用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比如用开水烫洗、阳光暴晒等。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尤其是儿童患者,更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促进康复。
总之,癣是由特定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了解其不同类型的表现、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