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持续感染性炎症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等演变而来,致病菌主要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易成易感人群且邻近器官慢性炎症可诱发,局部有反复发作咽痛等表现、全身有乏力低热及引发全身并发症,诊断靠病史采集、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增强体质、局部处理、抗生素应用)和手术(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等情况),预防需口腔清洁、增强抵抗力、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儿童要关注扁桃体肥大影响及手术护理,老年人术前需评估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
一、定义
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演变而成,属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二、病因
1.致病菌因素: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发,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藏匿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迁延不愈。
2.机体因素:儿童及青少年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衰退,均易成为慢性扁桃体炎的易感人群,且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鼻炎、咽炎等)可波及扁桃体,诱发本病。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反复发作咽痛,咽部异物感,常因吞咽、咳嗽、说话等刺激引发,部分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儿童患者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吞咽及语言发育,表现为睡眠打鼾、呼吸不畅、进食缓慢等。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因隐窝内细菌毒素被吸收,还可能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肾炎等全身并发症。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了解发作频率及诱因。
2.局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扁桃体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挤压时可见内容物排出;扁桃体大小可分为不同程度的肥大(Ⅰ度:不超过腭咽弓;Ⅱ度:超过腭咽弓;Ⅲ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呈阳性,有助于判断炎症状态。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增强体质: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合理作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扁桃体炎发作频次。
局部处理:可采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清洁口腔,或局部涂药(如硝酸银等),以抑制隐窝内细菌繁殖。
抗生素应用:在急性发作期,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但需避免滥用。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7次)、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及吞咽、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等情况,手术方式多为扁桃体切除术。
六、预防
1.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每日早晚正确刷牙,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2.增强抵抗力: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
3.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及时诊治鼻炎、咽炎等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防止其波及扁桃体引发慢性炎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密切关注扁桃体肥大对呼吸、吞咽及语言发育的影响,非必要情况下避免低龄儿童滥用抗生素,若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正常生活,应在评估后考虑手术干预,且术后需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2.老年人: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状况,以确保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密切监测恢复情况,因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格外关注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