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治疗包括药物、康复、手术及中医治疗。药物治疗中糖皮质激素适多数特发性面瘫急性期,抗病毒药用于怀疑Ramsay-Hunt综合征时;康复治疗的面部肌肉训练和物理治疗需根据特殊人群调整;手术有特定适应证且特殊人群需评估;中医的针灸和中药治疗也有相应选穴、辨证等要求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具有抗炎、减轻神经水肿的作用,是面瘫急性期的重要治疗药物。
2.适用情况:多数特发性面瘫患者适用,发病后应尽早应用。
3.特殊人群:儿童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与收益,因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老年人使用要关注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需权衡激素使用的利弊。
(二)抗病毒药物
1.作用机制:若考虑面瘫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适用情况:临床怀疑是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时使用。
3.特殊人群: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对肾功能的影响等;老年人使用需考虑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调整剂量。
二、康复治疗
(一)面部肌肉训练
1.训练方法:患者可对着镜子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训练,每组动作重复10-20次,每天进行3-4组。
2.作用: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维持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3.特殊人群:儿童进行面部肌肉训练时,家长要给予正确引导,避免患儿因不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要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老年人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轻柔,避免因肌肉力量较弱而导致损伤,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训练。
(二)物理治疗
1.超短波理疗:利用超短波的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红外线照射:通过红外线的热作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3.特殊人群: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治疗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局部过热造成皮肤损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进行物理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烫伤等情况发生。
三、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1.特发性面瘫:经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6个月以上,仍有严重面瘫后遗症,如面部肌肉严重萎缩、联动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等。
2.Ramsay-Hunt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效,且疱疹病毒感染控制良好时,可考虑手术相关治疗。
(二)特殊人群
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因儿童面神经修复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四、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常用穴位有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选穴。
2.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3.特殊人群:儿童进行针灸治疗时,要选择细针、轻刺激,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感;老年人皮肤松弛,穴位定位要准确,进针时要轻柔,防止断针等情况发生。
(二)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如风寒袭络证、风热侵络证、气血不足证等,分别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治疗。
2.特殊人群:儿童使用中药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性味,避免使用过于峻烈的药物;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选择药效温和、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