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有多种常见症状,骨骼相关有骨痛(首发且多部位间歇性后变持续,儿童可影响生长活动)和病理性骨折(易致神经障碍,老年更易且难恢复);贫血相关有乏力(因造血受抑缺氧致)和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减少致,血常规可查);肾功能损害有蛋白尿(程度随病情加重,与肾小管损伤有关)和尿量改变(排泄或浓缩功能障碍致);感染相关有发热(免疫力降易感染致,儿童更易且进展快)和反复感染(免疫细胞功能被抑致多部位反复感染);其他有高钙血症表现(恶心呕吐等,老年钙代谢问题者加重)及少数肝脾淋巴结肿大(与细胞浸润有关)。
骨痛:是骨髓瘤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腰骶部、胸廓、肋骨等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期可能为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研究表明,约70%的患者会出现骨痛症状,疼痛的机制主要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导致骨质破坏、骨膜受刺激以及局部微环境改变等有关。在儿童骨髓瘤患者中,骨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例如导致行动受限、不愿行走等情况。
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使得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于肋骨、脊柱等部位。脊柱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能会压迫脊髓等神经组织,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截瘫等严重后果。对于老年骨髓瘤患者,本身骨骼就相对脆弱,更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且骨折后恢复相对困难。
贫血相关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机体缺氧,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在儿童骨髓瘤患者中,乏力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日常活动参与度。
面色苍白:由于血红蛋白减少,皮肤黏膜呈现苍白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严重贫血时面色苍白会较为明显,这也是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的重要体征之一。
肾功能损害相关症状
蛋白尿: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尿液中可检测到过量的蛋白质。早期可能为轻度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程度可能加重。其发生机制与骨髓瘤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损伤肾小管等肾脏结构有关。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尿量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当肾功能受损严重时,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量减少;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尿量增多。
感染相关症状
发热:由于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症状。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反复感染发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在儿童骨髓瘤患者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
反复感染:除了发热,患者还会出现反复的感染表现,如呼吸道感染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抑制了正常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患者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其他症状
高钙血症相关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高钙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口渴、多尿等症状。严重的高钙血症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对于老年骨髓瘤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的钙代谢问题,高钙血症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会出现肝脾和浅表淋巴结肿大,这与骨髓瘤细胞浸润相关组织有关。但相对来说,这种症状在骨髓瘤患者中出现的比例不如上述症状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