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表现,疼痛方面有继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率较高,还有其他特殊部位如肠道、泌尿系统、肺部的相应表现,痛经为继发性且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慢性盆腔痛常伴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可放射,性交痛多为深部且月经来潮前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与异位内膜影响子宫功能等有关,不孕机制复杂,肠道异位症有腹痛等症状,泌尿系统异位症有尿频等,肺部异位症有经期咯血等。
一、疼痛
1.痛经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
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
从年龄性别角度看,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
2.慢性盆腔痛
约15%的患者有慢性盆腔疼痛,常表现为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在月经期间加重,但也有非经期持续存在的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可能会影响对疼痛的感知,从而使慢性盆腔痛的症状更明显。
3.性交痛
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碰撞及子宫收缩和向上提升而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明显。
对于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这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月经量可能较以往增多,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功能有关。
从年龄角度,生育年龄女性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
2.经期延长
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可能与异位内膜病灶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内膜脱落和修复过程有关。
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经期延长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正常调节。
三、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其不孕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女性,不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其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
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等症状。当异位病灶累及直肠、乙状结肠时,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排便疼痛、便血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从年龄和性别看,生育年龄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女性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男性更为常见。
2.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
若异位病灶侵犯膀胱,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侵犯输尿管时,可引起单侧腰痛、血尿,甚至发生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等。
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生育年龄女性相对更易出现,因为此阶段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相邻,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有侵犯周围组织的可能。
3.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
可出现经期咯血、气胸等症状。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气胸,导致呼吸困难等情况。
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有肺部相关症状且在经期加重的情况,需要考虑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