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破裂需立即就医,经评估病情后,可通过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或药物(甲氨蝶呤)治疗,术后或治疗后要进行一般护理、病情监测,特殊人群如生育要求者、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评估病情
生命体征监测:医护人员会迅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宫外孕破裂常导致腹腔内出血,若出血量较多,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例如,大量出血时心率可超过120次/分钟,收缩压可低于90mmHg。
腹部检查:会进行腹部触诊等检查,了解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情况。宫外孕破裂时,下腹部常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内出血较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妇科检查:进行妇科双合诊等检查,了解子宫附件情况,有助于明确宫外孕的部位等信息。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腹腔内出血较多、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继续出血倾向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超声等检查提示腹腔内有大量积血,患者休克状态不能纠正时。
手术方式
输卵管切除术:若患侧输卵管破坏严重,无法保留,可进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输卵管开窗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输卵管未破裂或破裂口较小,可采用输卵管开窗术,清除胚胎组织后保留输卵管。这种手术方式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但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有再次发生宫外孕的可能。
药物治疗
适应证:对于病情稳定、血HCG水平较低(一般小于2000IU/L)、包块直径小于3cm且无明显内出血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例如,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早期宫外孕患者。
常用药物:主要是甲氨蝶呤,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但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HCG水平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病情加重,仍需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术后或治疗后护理
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适当休息,根据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例如,输卵管切除术后,一般建议休息1-2周后可进行轻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饮食: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身体恢复。例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病情监测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以及腹痛的部位、程度等。若阴道出血增多或腹痛加剧,可能提示有继续出血等情况。
血HCG监测:按照医嘱定期监测血HCG水平,了解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情况。一般血HCG会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无论是选择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在治疗后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育评估。例如,输卵管开窗术后,再次怀孕前需要进行输卵管造影等检查,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警惕再次发生宫外孕的可能。同时,要注意备孕期间的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老年患者:老年宫外孕破裂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对手术和出血的耐受能力较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脏器功能,积极预防并发症,如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在治疗宫外孕破裂的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使血糖保持在合适范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