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规范治疗与监测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指标,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长时间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适度开展康复训练防范跌倒坠床等意外,饮食低盐低脂均衡营养保证蔬菜水果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饮水,糖尿病等特殊人群按相应原则调整饮食。
一、注意事项
1.规范治疗与监测:严格按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药物,如无特殊情况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诊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糖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高血脂患者需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2.59mmol/L(极高危患者需低于1.8mmol/L),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内容,良好控制基础指标可显著降低脑血栓复发风险。
2.避免诱因: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激动、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因剧烈情绪变化易致血压骤升,增加脑血管破裂风险;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建议保持7~9小时,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血管稳定性。
3.适度康复训练: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阶段进行肢体运动、语言功能、认知等方面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研究表明发病后3个月内是康复黄金期,规范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如对存在肢体瘫痪的患者,可先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
4.防范意外风险:行动不便者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脑血栓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或平衡功能减退,跌倒可能导致骨折、头部外伤等,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脑血管问题;对于视力、听力有障碍的患者,要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清除室内障碍物,设置明显标识。
二、饮食措施
1.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减少咸菜、酱制品、咸味零食等高盐食物摄入,高盐饮食会使体内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脑血管负担,《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低盐饮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2.低脂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每周可食用2~3次)、橄榄油、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常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降低约20%。
3.均衡营养摄入:保证蔬菜水果的充足摄入,每日蔬菜摄入量应达500克左右,水果200~300克,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促进肠道蠕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1.2克计算,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4.适量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多次饮用,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清晨起床后、睡前半小时及每次餐后适量饮水较为适宜,夜间饮水可避免夜间血液过于黏稠。
5.特殊人群饮食调整: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将食物调整为糊状或软食,进食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防止误吸;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细软、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